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介绍 |
|
清华大学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4 |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
|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创建于1946年10月。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目前,学院有三个系: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和建筑科学技术系(1999年12月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从热能工程系并入建筑学院,与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建筑技术科学系。);五个研究所: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及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作为学院教学、科研和设计实践三结合的校内基地和对外窗口,有具有甲级资质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此外,跨六个院系成立的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中心办公室设在建筑学院。目前,建筑学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正在迈步走向世界一流。
建筑学专业本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教学,已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可以授予建筑学学士和建筑学硕士职业学位以及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从1981年起,我院陆续获得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以及建筑技术科学四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新成立的建筑技术科学系可授予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工学学士,以及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工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学院以培养高质量的建筑与建筑设备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多年来培养的各类学生知识结构全面,基本功扎实、素质高、事业心强,大部分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其中一些还担任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工作。1993年9月,学院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迈步走向世界》获国家教委教学优秀成果状一等奖。
学院现有教师94名,其中教授28名(含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3名),副教授38名,兼职教授11名(含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4名),还聘请国际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丹下健三为名誉教授以及多名客座教授。教师理论基础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相当多数有建筑师的工作经历。我院现有本科生550余名,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50余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概况] [学术研究情况] [课程与学位设置情况]
学术研究情况
学院有很强的科研与设计实力,一方面贯彻理论研究与设计规划创作紧密联系原则,实行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方针;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家城乡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建筑学学科的各主要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使整体水平处于学术前沿。学院曾承担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区域、城市、村镇研究,居住问题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室内设计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景观园林研究以及建筑技术科学研究等。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有,以梁思成教授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吴良镛教授主持的获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世界人居奖等多项奖励的北京菊儿胡同试验项目,以及已经为国内建筑师所接受与推崇的专著《广义建筑学》。此外,学院还有数十项研究与设计获省部级优秀设计奖和科技进步奖,如关肇邺教授主持的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等。近十多年来,学院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出版了百余部学术著作,《梁思成文集》(四卷)、《清华大学建筑学术丛书》(十卷)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励。学院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办的《世界建筑》杂志创刊20年来已发行500多万册,是国内建筑界较重要的学术刊物。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的建筑物理环境检测中心。近年来学院成立的ABCD网站(www.abcd.com.cn www.abcd.edu.cn )已经成为建筑界较有影响力的网站。
学院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国际联系,和许多国际上著名大学的建筑院系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交流关系,如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西法尼亚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法国的维尔曼建筑学院、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德国的斯特加特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意大利的罗马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等。每年都有几十位外国学者和建筑师来院做学术报告,其中有许多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和建筑师。学院经常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和主办大型展览活动。外国建筑院校如麻省理工学院等还与我院有长期的学生交流活动。同时教师也经常出国讲学、考察、进修和访问。近年来,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有机会到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并定期选派部分研究生到比利时、丹麦等进行联合培养。
建筑学院学生经常参加国际、国内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有50余个国家400多个方案参赛的第20次国际建筑师协会学生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第一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第三名和第十名的好成绩;在中英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参赛的7名学生应邀赴英国进行了学术考察;在欧文斯康宁学生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第一名和第三名,获奖学生前往纽约参加颁奖大会;在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我院学生多次名列前矛;作品“二十一世纪绿色空调”在全国“挑战杯展望二十一世纪主题设计竞赛”中获团中央和中国科协颁发的“巨龙最佳创意奖”。
[概况] [学术研究情况] [课程与学位设置情况]
课程与学位设置情况
建筑学院毕业生可从事建筑设计与研究、城市规划与研究、建筑历史理论与研究、古建筑保护与研究、建筑技术科学应用与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系统与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与研究、高等院校建筑学与建筑环境与设备方面的教学以及城市建设管理和物业管理等工作。
建筑学专业将从2000年开始实行6年制本硕统筹培养模式。本科三年级学生中有70%的学生进入这种培养模式,即从四年级开始在继续本科课程的同时进行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习,到第6年完成硕士答辩合获得硕士和学士学位。没有进入6年制的学生,一部分按照5年学制本科毕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另一部分可按照4年学制本科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新并入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衽6年制本硕统筹培养模式,本科三年级学生有70%以上进入这种培养模式,未进入本硕统筹的学生按4年制本科毕业。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知识面广泛,并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建筑学专业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为主干课,同时开设必修基础课(数学、外语、计算机语言等)、专业基础课(建筑初步、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素描、水彩等)、工程技术(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等)、人文历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等)和社会科学(哲学、建筑经济等)5个方面的40余门课程。此外建筑学院还开设了20多门各类选修课。为了加强实践训练和深入社会进行学习,教学计划安排了大量实践实习课程环节,包括:古建筑测绘、工地实习、专业调研、素描、水彩、快速表现、水彩渲染、CAAD、建筑构造和建筑师业务实践等。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1999年教育部新制定的招生目录中的新组建专业,由原来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燃气输配专业合并重组而成。该专业以工科为主,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学、美学等综合知识,其发展愈来愈趋向交叉领域学科。这些拓宽领域的内容部分反映在新建基础课程“建筑环境学”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设必修公共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基础课(建筑环境学、传热学、热力学、建筑概论、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等)。专业课以空调与制冷技术、供热工程、建筑自动化为主干课程,并辅以建筑通风工程、洁净技术、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专业前沿等必修课与选修课。实践环节包括大型综合课程设计、现场运行实习、署期实验课和综合论文训练等。
建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同时强调学术沙龙制度,按不同学术方向组成学术沙龙小组,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导师联合指导,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有效地拓宽了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了研究生的团体意识和科研协作能力。
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指导与支持下,建筑学院不断取得成绩与进步,并将努力发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多学科发展的优势,面向未来,为我国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建筑人才。 |
|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清华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一条文章: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