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研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接收外校推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招生报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生初试
200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首都师范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博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博士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博士学
首都师范大学2006招收攻读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首都师范大
Q
导航: 易考网 >> 院校导航 >> 北京高校 >> 北京师范大学 >> 文章正文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谢云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谢云老师简介
北京师范…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7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谢 云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 86-010-58807391
传真: 86-010-58806955
邮件: xieyun@bnu.edu.cn
  地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 学习经历

1998年,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自然地理学环境演变方向;
1988年,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学;
1985年,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学。
● 教学与研究方向

主讲课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气候影响评价》.《气候学》.《自然资源评价基础》。
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价 。
● 工作经历
1988- 今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气候学相关的教学与研究。
1999-2000年,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研究局(ARS)/草地.水土研究实验室(Grassland,Soil and Water
Research ;Laboratory),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作物生长模型研究。

2002-2003年,瑞典戈德堡大学(G?teborg University),地球科学中心(Earth Sciences Centre),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价研究。

●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
2003-2006年,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机理与土地退化预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第二参加人。
2002-2004年,中国降雨侵蚀力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
2001-2005年,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模型与模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第二子课题主要参加人。
2002-2003年,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variability on local-scale land use, Shaanxi Province, China.
瑞典国际发展属资助项目,中方主持人。

2000-2002年,作物生长模型适用性研究。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
● 发表论文(著)
1. Xie, Yun, James R. Kiniry, Jimmy R. Williams. The ALMANAC model"s sensitivity to input variables.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3, 78: 1-16

2. Xie, Y. and J.D. Liu. Impact of climate on grain yields in China during 1949-1992.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8, 8(4):309-316

3. Xie, Y, J.R. Kiniry, V. Nedbalek, and W.D.Rosenthal. Maize and sorghum simulations with CERES-Maize, SORKAM, and
ALMANAC under water-limiting conditions.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5):1148-1155 .

4. Xie, Y, B. Liu, M. A. Nearing. Practical Thresholds for Separating Erosive and Non-Erosive Storms.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2002, 45(6): 1843-1847.

5. Xie, Y, Erik van den Elsen, B.Y. Liu, K.O. Trouwborst, C.J. Ritsema, Y.Q. Wu, and W.B. Zhang. Soil moisture distribution and
runoff generation in a gully system. In: Proceedings--Process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environment effect (Vol.II), 12th international
soi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conference, 2002, pp278-284

6. Erik van den Elsen, Y. Xie, Baoyuan Liu, Jannes Stolte, Yonqui Wu, Kim Trouwborst, Coen J. Ritsema. Intensive water content and
discharge measurement system in a hillslope gully in China. Catena, 2003, 54:93–115

7. Kiniry, J.R., Y. Xie, T.J. Gerik. Similarity of maize seed number responses for a diverse set of sites. Agronomie, 2002, 22: 265-272

8. Fang, X.Q., Y. Xie, and L.J. Li. Effects of duststorms on the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3,
Focus 3: 93-101

9. Kiniry, J.R., Y. Xie, and T.J. Gerik. Maize seed number response to high planting density.pp.19. In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of
ASA,CSSA,and SSSA. Salt Lake City. 1999.

10. Kiniry, J.R., J.G. Arnold, Y. Xie. Applications of model with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In: L.R Ahuja, L.Ma, T.A. Howell (ed.)
Agricultural System Models: in fiel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Lewis Publishers, Boca Raton, CRC Press LLC,
2002, pp. 207-227

11. Kiniry, J. R., Garry McCauley, Y. Xie, and Jeffrey G. Arnold. Rice parameters describing crop performance of four U.S. cultivars.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6): 1354-1361

12. Shi, Peijun, Wang Jing’ai, Y. Xie, Wang Ping, Zhou Wuguang. Climatic Change, Natural Disasters of Agriculture and Grain
Yields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J. Agric. Meteorol, 1997, 52(5):923-934

13. Wu, Yongqiu, Kunqing Xie, Qingchun Zhang, Yan Zhang, Y.Xie, Guanghui Zhang, Wenbo Zhang, Coen J. Ritsema. Cro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temporal change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atena, 2003, 54:7–16

14. Zhang, Y., B.Y. Liu, Q.C.Zhang, Y. Xie.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erosion by water. Acta Botanical Sinica, 2003,
45(10):1204-1209

15. 谢云,刘宝元,章文波. 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0, 14(4):6-11

16. 谢云,James R. Kiniry,Jimmy R,陈友民,林而达.作物模型输入变量的敏感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2002, 35(9):1208-1214

17. 谢云,James R. Kiniry,刘宝元.不同空间尺度下的ALMANAC模型验证.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291-1295

18. 谢云,James R. Kiniry.国外作物生长模型发展综述.作物学报,2002,28(2):190-195

19. 谢云,方修琦. 1978-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旱涝灾害变化分析.自然灾害学报,1999, 8(2):119-124

20. 谢云,林燕,张岩.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发展与应用.地理科学进展,2003, 22(3):279-287

21. 谢云,刘宝元,伍永秋. 切沟中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特征.地球科学进展. 2002, 17(2):278-282

22. 谢云,刘继东. 1949-1992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气候影响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1997, 12(4):317-322

23. 谢云,邱维理,周颖. 我国粮食生产水热条件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34(增):97-101

24. 谢云,王晓岚,林燕.近40年中国东部地区夏秋粮作物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资源科学,2003, 25(2):7-13

25. 谢云,武吉华. 准格尔旗气候波动与粮食生产变化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30(4):525-528

26. 谢云,章文波,刘宝元. 用日雨量和雨强计算降雨侵蚀力. 水土保持通报,2001,21(6):53-56

27. 谢云.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生产潜力动态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1993, 8(4):364-370

28. 谢云.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水分模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理研究,1996, 增刊:122-126

29. 谢云. 晋陕蒙接壤区农业灾情系统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32(2):281-284

30. 谢云. 国营农场发展的生态模式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 18(6):379-381

31. 谢云. 中国农业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33(3):422-426

32. 谢云. 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资源科学,1999, 21(6):13-17

33. 高晓飞,谢云. 用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冬小麦生长.自然资源学报,2003,(4):505-510

34. 金键君,谢云,张科利. 不同样本下雨量标准的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1, 21(2):31-33

35. 林燕,谢云,王晓岚. 土壤水蚀模型中的融雪侵蚀模拟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3,17(3):16-20

36. 刘宝元,谢云,张科利.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7. 伍育鹏,谢云,章文波. 国内外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方法的比较.水土保持学报,2001, 15(3):31-34

38. 叶芝菡,谢云,刘宝元. 日平均气温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8(3):421-426

39.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 降雨侵蚀力研究进展.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43-46

40.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 用雨量和雨强计算次降雨侵蚀力.地理研究,2002,21(3):384-390

41.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 中国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化特征.山地学报,2003,21(1):33-40

42. 方修琦,李令军,谢云. 沙尘天气过境前后北京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3):407-411

43. 史培军,王静爱,谢云,王平,周武光. 最近15年来中国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初步研究.自然资源学报,
1997,12(3):197-203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