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1) |
热 |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1) |
|
北京理工…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6 |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
|
|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1)
--------------------------------------------------------------------------------
312 化学
1. 考试内容
① 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和速率,溶液与胶体的通性,大气、水的污染及防治。② 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组成、反应式、电动势计算,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电化学腐蚀及防护原理。③ 电子在核外的运动状态、分布规律,周期系与原子结构关系,化学键、分子的空间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④ 金属、非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金属防腐的化学原理;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⑤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能。重要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应用和改性。
2. 考试要求
了解:①焓、熵、吉布斯函数、活化能、电极电势、波函数、四个量子数等概念。②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溶液的通性、解离平衡及平衡的移动、溶度积规则。③大气、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处理方法;电解原理、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理。④价键理论要点、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晶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元素性质的一般递变。⑤金属、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及规律;配合物组成、命名;有机高聚物的结构、特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方法。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ΔrGmθ的关系,掌握有关计算;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掌握:①反应热效应、标准吉布斯函数变、溶度积和溶解度、与电极电势有关的计算。②能用ΔrGm、ΔrGmθ或电极电势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③阿仑尼乌斯公式及能斯特方程。④原子核外电子分布规律。
3. 参考书目
《普通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314 数学分析
1.考试内容
①极限与连续: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实数基本定理、一致连续。
②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导数、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罗比塔法则。
③一元函数积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平面图形的面积、曲线的长、旋转体的体积及表面积、质心。
④级数: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幂级数、傅里叶级数。
⑤广义积分:无穷限广义积分、无界函数广义积分、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
⑥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偏导数和全微分、链式法则、隐函数存在定理及隐函数求导法则、极值和条件极值。
⑦多元函数积分学: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2.考试要求
①了解:导数、高阶导数的计算、不定积分及其计算、定积分的计算。
③理解:极限、连续、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与极值、定积分的应用、广义积分、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条件极值、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司公式。
③掌握:实数基本定理、一致连续、微分中值定理、定积分、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隐函数存在定理、多元函数的偏导数、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含参变量广义积分。
3.参考书目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数学系 315设计创意
有关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参考书目请考生咨询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316 基础英语
1.考试内容
此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牢固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良好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①阅读理解(60分钟)
此部分要求考生阅读一篇原版英语期刊中的文章,题材和体裁不限。文章长度在2500个英语词左右。读完后完成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回答问题,问题涉及文章的主旨、观点、态度、语篇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等。第二项任务是替换词语,即将文章中黑体词替换为其它词,使原文意义不变。
②翻译(60分钟)
此部分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将一段200个英语词左右的短文译成汉语。第二项任务是将一段200个汉字左右的短文译成英语。
③写作(60分钟)
此部分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短文,题材和体裁不限。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300词以上的短文。
2.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各种不同阅读技巧,理解文章主旨、观点、结构特点及修辞手段。并用简短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考生应具有细致的观察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了解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符合目的语表达方法和习惯。
要求考生具有用英语表达并阐述思想的能力。语言通顺、准确、得体。
备注:此考试科目不指定参考书。
317 普通心理学
1.考试内容
①个体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相关理论、实验和实证研究。
②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的相关理论、实验和实证研究。
③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考试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3. 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
318无机化学(A)
1、考试内容
①化学反应原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概念及应用。热力学的术语、基本概念和热化学的基本定律。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概念和计算。
②结构化学基础:氢原子结构和多电子原子结构的概念及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共价键的形成特征及键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概念和应用;键参数的意义;分子间力和氢键的形成条件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作用。晶体分类和各种晶体的结构特征。配合物的磁性、空间构型及稳定性;价键理论在配合物中的应用和晶体场理论的要点及计算。
③元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s区:s区元素的单质及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性质。
p区:p区元素的特征;硼族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碳、硅、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氮、磷及其它们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性质和制备;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及过氧化氢制备方法;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结构、性质和制备;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和制备。
d区:过渡元素的通性,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的特点及其与元素通性间的关系;钛、钒、铬、锰、铁、钴、镍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铜、银、锌、镉、汞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特点。
2、考试要求
①化学反应原理
了解:热力学函数的概念;质子、电子理论;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缓冲溶液;强电解质理论;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HSAB原则;溶度积;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电极电势、电动势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有关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反应速率理论;酸碱、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位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及有关计算。
②结构化学基础
了解: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电子云、穿透和屏蔽效应;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键参数,分子间力和氢键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典型晶体的结构特征;能带理论的意义。
理解: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极化、晶格能。
掌握:量子数的概念;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电子排布规则与周期系;杂化轨道、VSEPR法的应用;Born—Haber循环的计算;s、p、d轨道参与的杂化及分(离)子空间构型;晶体场理论(八面体场)与配离子稳定性。
③元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了解:s区元素单质的性质;锗、锡、铅的单质的性质;f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理解:s区元素的化合物性质;钛、钒、钼、钨化合物的性质;多酸结构及性质;铜、锌族单质的特性。
掌握:硼、碳、氮、氧、卤素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如硼氢化合物、硼的含氧化合物和卤化物;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卤化物;锡和铅的化合物;氮的氢化物、铵盐、硝酸盐,磷的氧化物、磷酸及盐;臭氧和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硫化氢、多硫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及它们相关的盐;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等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制备;卤化氢的性质及变化规则;铜、银、锌、镉、汞、铬、锰、铁、钴、镍等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
319 基础日语
1.考试内容
①词汇。包括日语单词的读音、当用汉字的书写、词的意义以及惯用词组、谚语的搭配及意义等。考察考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②语法。包括各类助词、惯用句型以及各类品词的语法特点、意义及使用方法。考察考生对语法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③阅读。包括文章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具体细节、语篇结构、语言特点等。考察考生的速度、技巧、准确性等综合阅读能力。
④翻译。包括日译汉和汉译日的文段翻译。考察考生的速度、技巧、准确性、流畅程度等综合翻译能力。
⑤写作。按照要求写作文。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感想文等常见文体。考察考生的速度、技巧、语言的运用、内容的表达等综合写作能力。
2.考试要求
①掌握系统的日语语法知识及惯用句型。掌握理解词汇8000以上,使用词汇5000以上。其中包括单词、惯用词组、谚语等。
②掌握日文阅读技巧,对不同题材和文体的文章能够准确理解其基本思想和细节,正确把握在语篇中起重要作用的「は」、「こそあど」体系和接续词等,并有良好的阅读速度。
③掌握日译汉和汉译日的互译技巧,了解日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及特点。译文要求内容表达准确,语言自然流畅,并有良好的翻译速度。
④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技巧,作文要求思路清晰,思想表达准确,语言自然流畅,符合日文表达习惯。
备注:此考试科目不指定参考书。
320科学技术概论
1. 考试内容:
①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性质和发展现状。
②信息、新材料和能源、计算机、海洋和空间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
2. 考试要求:
①了解: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现状。
②理解:生物、通信网络、新材料和能源、计算机等技术和系统科学的意义。
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两个趋势:高度综合与分化;系统科学方法论的4个基本原则;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参考书目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那日苏等。
321教育学与教育史
1.考试内容:教育功能;教育方针、宗旨和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制度;师生关系;班级管理;课程与教学原理;学校教育内容;学生评价;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等。
中国教育思想史(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制度史(科举制度、书院制度与管理制度);教育改革和发展史(清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学制和教育改革,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西方教育思想史(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思想;欧洲中世纪的教育思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思想;近代欧美教育思想;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和前苏联教育思想;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等);西方教育制度史(近代义务教育制度或国民教育制度、各国招生制度等);西方教育改革和发展史。
2.考试要求:
能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中国和外国教育史上主要理论派别、重要事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3.参考书目:
《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喜亭。
《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王炳照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322 法理学
1. 考试内容
①法学导论: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法学的历史发展、法学的研究方法。
②法的本体:法的概念、法的形式与效力、法的要素、法律体系、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③法的起源与发展: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法律发展、法制现代化、法治与法治国家。
④法的作用和价值:法的作用、法的价值、法与利益、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
⑤法的运行:法的运行释义、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制监督、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法律程序。
⑥法与社会:法与文化、法与科学和技术、法与政治、法与经济、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2.考试要求
①正确理解作为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法理学。
②全面了解法理学的体系和基本论题。
③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理论对法理学的传统论题、法学理论和法治建设的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对法律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
3.参考书目
《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张文显主编
323 分析化学(A)
1.考试内容:
①分析化学概论、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②滴定分析法导论;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及沉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滴定条件、指示剂、应用及结果计算;
③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操作条件
选择、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及结果计算;
④色谱(气相、液相)分析法的分类;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影响色谱分析柱效率和分
离度的因素、常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方法;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的原理、方法和计算等。
2.考试要求:
①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的过程;分析化学是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以及建立量的概念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②系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③熟悉掌握定量分析中的误差理论及其运算规则;四大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和应用;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柱性能评价,固定相的操作条件与选择。
3. 参考书目:
《实用分析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肖新亮,古凤才等。2000年
《分析化学(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武汉大学。2000年
324电磁学
1.考试内容:
静电场:
静电的基本规律、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位及其梯度。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和电容器、电介质、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稳恒磁场:
磁的基本规律、载流回路的磁场、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对截流导线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和互感。
第八章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电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波、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动量。
2.参考书目:
《电磁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凯华、陈颐谋
325 生物化学(A)
1. 考试内容:
糖的分类与多糖的生物功能,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磷脂分类与结构,类固醇的结构,血浆脂蛋白的功能,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与分类,氨基酸的分类、酸碱性质以及参与的化学反应,肽和肽键的结构,肽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生物功能,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与特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与功能,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性质与分子量的测定,蛋白质分离的方法,酶的基本组成、命名和分类,酶的专一性,酶的活力测定,核酶,抗体酶,底物浓度等对酶反应的影响,酶的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酶的活性部位,酶催化反应的机制,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功能以及与辅酶关系,核酸的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以及生物功能,抗生素的概念、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改造模式、抗菌机制以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激素及作用机制,植物激素与昆虫类激素的功能,新陈代谢的调节及研究方法,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高能磷酸化合物,生物膜与物质运输的种类与机制,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及代谢调节,光合作用,脂肪酸的氧化及代谢的调节,磷脂与胆固醇合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生物固氮作用,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DNA的复制、修复、重组与序列测定。RNA的生物合成与加工,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2. 考试要求:
①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②掌握前后章节的连贯性;
③掌握如何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实验现象;
④了解近期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3. 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王镜岩。2002
401 安全系统工程
1.考试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故障树(FTA)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和应用;
安全决策方法和应用,灰色理论与安全预测。
2.考试要求
考试为闭卷笔试,时间三小时,满分150分。
3.参考书目
《安全系统工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张景林,崔国璋主编。2002
《系统安全工程》。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王金波,陈宝智,徐竹云。1992
402爆轰理论
1.考试内容
① 爆炸和爆轰的基本概念;② 一维等熵流动的基本理论;③ 冲击波理论基础;
④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基本理论;⑤ CJ爆轰参数的计算;⑥ 非理想爆轰的基本概念;
⑦ 凝聚炸药起爆机理以及炸药感度的基本概念;⑧ 爆轰参数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考试要求
① 了解炸药的分类和炸药的化学反应特征、凝聚炸药起爆机理及感度的定义、DDT和SDT过程、粉尘爆炸和云雾爆炸的机理、爆轰产物对物体的一维驱动过程。
② 理解一维简单波的传播规律、冲击波的形成过程、爆炸对密实介质的作用规律、平衡声速和冻结声速的物理意义、爆轰反应区的基本特征、爆轰波传播的直径效应、非理想爆轰过程的特性。
③ 掌握CJ理论和ZND模型、一维冲击波关系、Rayleigh线和Hugoniot线的概念、爆轰和爆燃的Jouguet法则、CJ爆轰参数的计算方法、爆轰产物一维等熵流动的计算方法、CJ爆轰参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3.参考书目
?爆轰物理学? ,兵器工业出版社,张宝平、张庆明、黄风雷
403 传感与测试技术
1.考试内容
① 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析。
② 测试系统测量误差分析及修正补偿方法。
③ 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原理,标定方法。
④ 常用物理量测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特点(主要包括: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
⑤ 传感器的应用。
⑥ 常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⑦ 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
⑧ 压力、力、温度、应变量和振动信号测量原理及方法。
⑨ 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原理,采样定理应用方法,测试数据与标定数据处理方法等)。
2.考试要求
① 了解测试系统测量误差分析方法;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原理;传感器的设计方法;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② 理解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方法;常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压力、力、温度、应变量和振动信号测量原理及方法。
③ 掌握常用物理量测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应用;测试系统的特性计算,误差计算;测试系统的设计;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3.参考书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周生国
《新编传感器技术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 李科杰主编
406 数学物理方程
1.考试内容
用数理方程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数理方程的建立(导出),包括三类典型方程的建立(导出)过程。
定解条件的概念,定解问题的提法,一些典型物理问题的数理方程和定解条件。
适定性、解的叠加原理的概念。
分离变量法的解题思想、解题步骤和适用范围。
用固有函数法求解非齐次方程,求解具有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非齐次边界条件齐次化)。
一维波动方程的D‘Alembert公式。
三维波动方程的泊松公式。
Fourier变换及Laplace变换的定义、主要性质,用积分变换法求解数理方程的步骤。
拉普拉斯方程的格林函数法。
2.考试要求:
掌握典型数理方程的推导过程(建立方程),并能写出(导出)定解条件。
理解适定性、叠加原理的概念。
掌握分离变量法的解题思想、解题步骤和适用范围,并能求解典型的定解问题。
掌握用固有函数法求解非齐次方程的方法。
掌握将具有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化为具有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来求解的方法。
掌握一维波动方程的D‘Alembert公式的推导,D’Alembert公式的物理意义,以及与其相关的依赖区域、决定区域、影响区域的概念。
通过一维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公式,掌握行波法的解题要领并会用之求解某些定解问题。
了解三维波动方程的泊松公式的应用及物理意义。
了解用积分变换法求解数理方程的主要精神及一般步骤。
理解格林函数在静电学中的物理意义。掌握用电象法构造一些特殊区域的格林函数的方法,进而能求解拉普拉斯方程第一边值问题。
3.参考书目
《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工学院数学教研组编
407 微机控制与应用技术
1.考试内容
① 数制、数码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二进制、十六进制、ASCII码、BCD码、二进制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及运算;
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8086指令系统、寻址方式、伪指令及汇编语言编程;
③ 常用接口电路设计及常用接口电路芯片的初始化编程:包括数据传输方式,中断技术,并行通信和接口芯片8255A,串行通信和接口芯片8251A,计数器/定时器8253,中断控制器8259A,DMA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不考虑DMA控制芯片);
④ A/D与D/A转换:基本原理、DAC0832及ADC0809的应用。
2.考试要求
①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8086 CPU的结构、存储器、总线结构以及数据在电路中的形式;
② 理解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初始化编程原理,不要求记忆相应的控制字、方式字等结构;
③ 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及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初始化编程。
3.参考书目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第三版前十章,清华大学出版社,郑学坚、周斌
410自动控制理论
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掌握: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概念;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方框图模型和信号流图模型;数学模型间的转换;方框图的化简;Mason增益公式。
②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相应
掌握:典型输入信号;由传递函数求系统的响应;系统的极点;一阶系统的响应;二阶系统的响应及时域性能指标。
了解:高阶系统的响应;主导极点的概念。
③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稳态响应分析
掌握: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性判据;稳态误差分析。
④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根轨迹方法
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规则;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广义根轨迹。
理解: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校正方法及其原理。
⑤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方法
掌握: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开环系统的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的图示法;最小相位系统;由频率响应求传递函数;基于开环频率响应的稳定性判据;稳定性裕量。
理解:闭环频率特性;基于频率响应的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⑥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方法
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求取及其性质;状态方程的解;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判据;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规范型;状态空间的分解;可镇定性和可检测性;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
⑦线性定常采样控制系统
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复现;采样定理;零阶保持器;z变换;采样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采样系统的响应;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
了解:采样系统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最少拍采样控制系统的设计。
⑧非线性系统分析
掌握: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平衡态及其稳定性;描述函数法;自激振荡的参数的求取和稳定性分析。
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特殊现象;相平面分析方法。
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掌握: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基本理论;线性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李亚普诺夫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原理》,吴麒,清华大学出版社。
411 电子技术(含模拟数字部分)
1. 考试内容:
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大部分。
2. 考试要求:
模拟部分: 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外特性; 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等效电路法、图解分析法;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计算方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分析方法;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判断、分析计算、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及正确引入; 波形的发生及信号的变换; 功率放大器; 直流稳压电源。
了解直接耦合放大器的零点飘移;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自激振荡的消除;稳压电路的保护措施。
数字部分: 掌握数制、码制、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两种化简方法及相关定理、公式 ; TTL、CMOS门电路的功能及外特性; 触发器的功能及结构; 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设计方法, 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掌握波形产生及变换电路的原理及相关参数的分析计算; 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典型的A/D、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及使用方法。
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其它PLD
器件; 压控振荡器。
3. 参考书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童诗白 华成英 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阎石主编
413微机原理及应用
1.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码制与编码;常用逻辑电路。
②16位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原理
掌握:8086/8088微处理器的结构:EU、BIU;存储器分段、总线周期、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堆栈等概念;工作模式;典型最小模式原理图、时序;微处理器的主要操作功能。
理解:引脚信号;典型最大模式原理图、时序。
③86系列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与程序设计
掌握:寻址方式;各类指令的应用;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溢出判断;常用DOS功能的调用方法(INT 21H);汇编程序的功能及上机过程(MASM);典型程序设计(计算类、代码转换类、查表类、数据处理类)。
④输入/输出接口
掌握:接口基本概念;I/O接口的功能与构成;I/O接口地址的编址方式、地址空间范围;I/O接口的控制方式;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的原理;8255芯片和8251芯片的工作原理、初始化编程、典型系统应用、原理图连接、电路分析及应用程序设计(查询、中断方式)。
了解:8255芯片的方式1、方式2的原理与应用。
⑤中断控制器、计数/定时控制器及DMA控制器
掌握:中断基本原理,中断响应,时序,中断处理过程,中断服务程序设计,中断矢量计算;8259A和8253的工作原理、初始化编程、典型系统应用、典型原理图连接、电路分析及应用程序设计(8153的方式2、方式3,8259的级联)。
了解:可编程DMA控制器8237A的工作原理(一般原理:DMA的总线申请、响应过程)。
⑥存储系统设计与应用
掌握:存储器的种类、地址译码方式(含74LS138的使用)及存储器扩展;典型存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原理图、电路的分析,包括地址、数据、控制总线的连接,地址译码设计、存储空间计算等。
⑦A/D及D/A转换器
理解:D/A转换器DAC0832的结构和工作原理;A/D转换器ADC0809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DAC0832和ADC0809的简单应用与程序设计(查询、中断方式)。
二、参考书目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第11、12、13章除外)清华大学出版社,郑学坚,周斌主编。
414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含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结构)
※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
1.考试内容
一。 概述:①存储程序概念; ②计算机系统。
二。 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①带符号数(原码、补码、反码)的表示;②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③字符数据的表示;④十进制数串的表示;⑤奇偶校验码。
三。 指令系统:①指令格式;②寻址方式;③堆栈与堆栈操作;④指令类型。
四。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①定点+、-运算;②补码的溢出判断;③基本运算的实现;④定点*、/运算;⑤规格化的浮点+、-、*、/算法; ⑥十进制加法运算。
五。 主存储器与存储体系:①存储器的基本概念;②RAM、ROM的特点;③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和控制。
六。 CPU组织:①控制器的基本概念;②CPU的整体结构;③微程序控制原理。
七。 外部设备:①数字磁记录原理及常见磁表面存储器;②常见的I/O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八。 输入/输出系统:①主机与外设的连接;②程序查询方式及接口;③中断系统及接口;④DMA方式及接口;⑤通道控制技术;⑥总线技术。
2.考试要求
①了解存储程序概念;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存储器的基本概念;控制器的基本概念;数字磁记录原理及常见磁表面存储器;常见的I/O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通道控制技术;总线电路和总线管理技术。
②理解带符号数(原码、补码、反码)的表示方法;字符和汉字的表示方法;十进制数串的表示方法;奇偶校验方法;指令的操作码与地址码结构;堆栈与堆栈操作;常见指令类型;定点和浮点+、-、*、/运算算法;补码的溢出判断;进位的产生与传递;基本运算的实现;十进制加法运算;RAM、ROM的特点;CPU中常用寄存器的作用;微程序控制原理及微程序控制器的构成;接口与端口概念;程序查询方式及接口。
③掌握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各种不同寻址方式的特点;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由存储芯片构成存储器);指令执行的过程与微操作序列;微指令的编码方法;中断系统及接口;DMA方式及接口。
3. 参考书目
《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修订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蒋本珊
※ 计算机网络部分内容
第一章 概论
⒈ 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从面向终端联机系统到Internet、⒉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⒊ 计算机网络组成和结构、⒋ 计算机网络类型、⒌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⒈ 数字信号的傅氏分析、⒉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数据通信概念,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组成、⒊ 信道和信道基本参数、⒋ 信道连接和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⒌ 数据信息的编码方式、⒍ 数据信息传输形式: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⒎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⒏ 多路复用技术基本概念、⒐ 差错控制方法与编码。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⒈ 物理层:⑴ 传输介质、⑵ 物理层功能、⑶ 物理层协议。
⒉ 数据链路层:⑴ 定义,功能、⑵ 数据链路层协议基本原理、⑶ 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原理、⑷ HDLC的基本工作原理、⑸ 差错校验方法。
⒊ 网络层协议与X.25协议:⑴ 网络层基本功能、⑵ 分组交换,虚电路工作原理及其特性、⑶ 路由算法、⑷ 拥塞控制、⑸ X.25协议基本内容。
4.运输层功能与模型。
5.运输协议类:⑴ 网络服务、⑵ 运输协议类。
6.运输服务。
7.运输协议。
8.会话层:⑴ 会话层功能与模型、⑵ 会话服务、⑶ 会话协议。
9.表示层:⑴ 表示层功能与模型、⑵ 表示服务、⑶ 表示协议、⑷ 抽象语法表示法ASN.1及基本编码规则。
10.应用层:⑴ 应用层功能和模型、⑵ 公共访问服务元素CASE、⑶ 特殊访问服务元素SASE.
第四章 局域网
⒈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⒉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⒊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Token Ring、Token Bus等、⒋ IEEE 802.3,以太网(Ethernet)、⒌ IEEE 802.5,令牌环局域网、⒍ 光纤网和FDDI标准、⒎ 交换式局域网、⒏ 快速以太网、⒐ 千兆高速网络、⒑ 网络互连及其设备。
第五章 TCP/IP
体系结构和主要协议介绍、IP地址和分类、子网划分、IP路由、TCP和UDP、编程接口。
第六章 Internet
⒈ Internet概述、⒉ Internet接入方法、⒊ Internet服务和应用:⑴ E-mail(SMTP)、⑵ FTP、⑶ DNS、⑷ WWW、⒋ Intranet概述。
第七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
⒈ 网络管理概念、2.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3.SNMP、4.网络安全概念、5.传统加密技术、6.公开密钥基础结构、7.身份验证、8.数字签名、⒐ Web安全技术。
第八章 广域网与接入技术
⒈ ISDN、⒉ SONET/SDH、⒊ 帧中继、⒋ ATM.
实践环节:
1.利用WinSock编程接口实现点对点通信、2.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3.设计并实现一个SMTP邮件发送程序、4.设计并实现一个POP3邮件客户程序、5.设计并实现一个FTP客户端程序。
参考书目
计算机网络辅导与提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宿红毅。
※ 数据结构部分
1、考试内容
① 基本概念。什么是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的描述和算法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② 线性表。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基本操作,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简单应用与实现。
③ 栈和队列。栈的特性和基本操作,栈的简单应用与实现。队列的特性和基本操作,队列的简单应用与实现。
④ 串。串及其操作,串的存储结构,串基本操作的实现。
⑤ 数组和广义表。数组的定义及顺序存储结构,矩阵的压缩存储,数组简单应用。广义表的定义与基本操作,广义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⑥ 树和二叉树。树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叉树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二叉树的存储方法,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树和森林与二叉树的关系。简单应用。
⑦ 图。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图的应用:图的连通性问题,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最短路径。
⑧ 动态存储管理。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边界标识法,伙伴系统,无用单元收集。存储紧缩。
⑨ 查找。顺序表的查找,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B-树和B+树,哈希表。
⑩ 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外部排序。
⑾ 文件。文件的基本概念,顺序文件,索引文件,ISAM文件和VSAM文件,直接存取文件,多关键字文件。
2、考试要求
要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问题的求解方法、程序设计方法和一些典型数据结构的算法。要求熟练掌握基本概念,理解主要算法,能够估计主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能够使用C/C++语言编程实现算法。
3、参考书目:
严蔚敏,吴伟民编,《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15 工程热力学(不含传热学)
1.考试内容
①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热力平衡状态、热力过程、状态参数。
②能量的基本形式:热力学能、热量、功。
③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④热力过程的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水蒸气的热力过程、湿空气的热力过程。
⑤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循环、蒸汽动力装置循环、制冷装置循环。
⑥工质的热力性质:理想气体(包括理想混合气体)、水蒸气、湿空气。
2.考试要求
①了解:水蒸气参数计算、水蒸气热力过程分析计算;热力学微分方程的作用;湿空气状态参数计算、工程应用原理;制冷工作原理;化学反应热效应、反应热、理论燃烧温度概念。
②理解:热力系统;平衡状态、基本状态参数;热力过程;热力学能、焓、熵、功及热量等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实际气体概念。
③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比热容等概念;理想气体热力过程分析和热力学能、焓、熵的计算;活塞式内燃机、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分析;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3.参考书目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沈维道等,2001.6.
418精密机械设计
1.考试内容及要求:
1. 平面机构的运动关系分析:运动副(高副、低副)自由度、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分析;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分析。
2.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的分析及其基本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的概念。
3.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多项运动规律公式的掌握、运用;凸轮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分析。
4.齿轮:掌握齿轮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的特点;直齿圆柱齿轮各部位的基本尺寸的计算;一对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的条件(模数、齿数);中心距的可分性、重叠系数、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的概念。掌握齿条与齿轮啮合、渐开线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啮合条件。误差分析(运动误差、空回误差)、减小空回的结构和措施,轴与齿轮的连接方式;齿轮传动链的传动比计算与分析。
5.弹簧:弹簧的分类、螺旋弹簧强度基本计算公式的分析与应用。
6.摩擦传动: 摩擦传动的基本条件、平行圆柱体相互接触的强度计算、定传动比摩擦传动设计概念。
7.带传动:传动部分的几何关系、传动过程中力的分析。
8.螺旋传动:基础知识、强度、刚度、稳定性、摩擦力矩、效率计算及分析;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9.联轴器及离合器:联轴器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类型。
10.轴承:常用轴承的种类及特点、圆柱滑动轴承的轴颈强度、摩擦力矩计算分析。
标准滚动轴承的选择标准、标准滚动轴承组合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11.直线运动导轨:常用直线移动导轨的典型结构、特点分析;作用力与相关参数关系;导轨误差分析。
2.参考书目:
赵跃进、何献忠编著: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419物理光学
1.物理光学考试内容。
①光的电磁理论。:(1)光的电磁理论要点、(2)平面电磁波的性质。(矢量性质,横波性质,电场和磁场的关系,电磁波携带的能量,能流密度矢量S,光强I,辐照度L的关系。)
②波动光学基本知识:(1)描述光学量的常用非初等函数和特殊函数,二维傅立叶变换,定义,性质和运算)、(2)光波的数学描述。(一维简谐波,三维简谐平面波,简谐球面波)、(3)复杂波的分解、(4)光波在两种介质界面的反射和折射――菲涅耳公式、(5)自然光,偏振光,部分偏振光的定义和性质。
③光的干涉-理论,技术和应用:(1)干涉基本理论(干涉的基本条件,相干光波,两个平面波的干涉,两个球面波的干涉,平面波和球面波的干涉,光的相干性)、(2)分波面干涉、(3)分振幅干涉、(4)多光束干涉。
④光的衍射:(1)衍射基本理论(定义,标量衍射理论,衍射和傅立叶变换)、(2)简单孔径的夫朗和费衍射、(3)菲涅耳衍射(半波带法,菲涅耳波带板)、(4)衍射图形的性质(衍射图形与光源及光波所受限制的关系)、(5)光学系统的衍射受限分辨本领。
⑤光的偏振:(1)偏振光的性质及数学描述、(2)单轴晶体的各种双折射性质(包括狭义双折射及旋光),波片性质及作用、(3)各种偏振光的产生,检验及相互转换、(4) 平行偏振光的干涉、(5)人为双折射。
二。考试要求
1.注意准确掌握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2.注意各类知识的综合和灵活应用。
三。参考书目
《波动光学》,赵达尊,张怀玉,宇航出版社。(或北京理工大学影印教材)。
《物理光学》,梁铨廷,机械工业出版社。
420应用光学
1.考试内容:
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光路可逆和全反射现象,成像概念,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②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作图法求像,物像关系式,光学系统的组合,各种应用题;
③人眼的特性,显微镜和望远镜,眼睛缺陷和视度调节等;
④平面镜的旋转,棱镜展开,屋脊棱镜,平板玻璃和棱镜外形尺寸计算,确定成像方向等;
⑤光阑,望远镜和显微镜中成像光束的选择,远心光路,场镜,景深;
⑥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本概念,照度公式和发光强度余弦定律,光束的亮度,像平面的照度,照相物镜像面的照度和光圈数,主观光亮度,光能损失计算;
⑦各种像差,分辨率及其表示方法。
2.考试要求
理解和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掌握近轴光学的理论与计算方法;理解和掌握目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掌握平面镜棱镜系统的成像特性分析、应用及计算方法;理解各种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方法;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各种情况下光学系统中的光能量计算方法;了解成像质量评价的指标,掌握各种光学系统分辨率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参考书目:
《应用光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安连生,李林,李全臣,2002年。
422半导体物理学
1.考试内容: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和结合性质: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和能带、电子的运动;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空穴;回旋共振;硅和锗的能带结构。
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硅、锗晶体中的杂质能级、缺陷、位错能级。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状态密度,费米能级、载流子浓度的计算,简并半导体。
半导体的导电性:载流子的位移与扩散运动,载流子的散射、迁移率、电阻率、强场效应、热载流子、多能谷散射,耿氏效应。
非平衡载流子:非平衡载流子的注入,复合寿命,费米能级,复合理论,陷阱效应,载流子的迁移运动,爱因斯坦关系,连续性方程。
PN结的伏安特性,PN结电容,击穿。
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的理论,少子的注入与欧姆接触。
半导体表面与MIS结构:表面态,表面场效应,C-V特性,表面电场对PN结特性的影响。
半导体的光学性质,光电性质,发光现象,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的热电性质,温差电动势率,热电效应及其应用。
半导体磁效应和压阻效应。
2. 考试要求
常用半导体材料在室温下的基本物理常数应熟记。
3. 参考书目
《半导体物理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 1998.10
423电磁场理论
1.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对电磁理论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试卷命题对大纲内容有覆盖性和广泛性,题型主要包括概念题、计算题和证明推导题。应掌握的基本内容为:①矢量分析:三种常用坐标系内的梯度、散度和旋度的运算、几种重要矢量场的定义和性质;②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与电场强度、高斯定律、静电场的环路定律、电位和电位差、电位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电偶极子、电介质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场能量与静电力;③恒定电场和电流:恒定电流场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恒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恒定电流场与静电场的类比;④恒定磁场:安培磁力定律和毕奥——沙伐定律、恒定磁场的基本定律、矢量磁位和标量磁位、磁偶极子、磁介质中恒定磁场基本定律、磁介质的边界条件;⑤静态场的边值问题:拉普拉斯方程的分离变量法、镜象法、有限差分法;⑥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感、磁场的能量;⑦时变电磁场:位移电流和推广的安培回路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正弦电磁场、媒质的色散与损耗、坡印廷定理、电磁场的波动方程、标量位和矢量位、时变电磁场的边界条件;⑧平面电磁波: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极化、有耗媒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理想媒质界面上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全折射和全反射;⑨导行电磁波:矩形波导管中的电磁波、TE10模电磁波、波导中的能量传输与损耗、传输线上的TEM波、谐振腔;⑩电磁波辐射:赫芝偶极子辐射、磁偶极子天线的辐射、线天线、天线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
2. 参考书目: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卢荣章, 2003.2
《电磁场与电磁波》(一、二、三版) 谢处方饶克谨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24电子电路
1、考试内容
(1)通信原理与电路部分:①谐振功率放大及振荡原理与电路;②模拟调制解调(含AM和FM)、混频原理与电路;③锁相环路原理与应用;④通信系统基础性概念;⑤模拟信号数字化基本原理;⑥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与数字频带调制解调系统原理;⑦同步基本原理。
(2)数字电路部分:①数制与编码;②逻辑代数;③组合逻辑电路;④触发器;⑤时序逻辑电路;⑥逻辑门电路;⑦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⑧A/D、D/A及大规模集成电路。
2、考试要求
(1)通信原理与电路部分:
①了解:通信与通信系统涉及的基本概念,信道特性及主要质量指标,信息及其度量;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LC和晶体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与电路组成原则;模拟调制类型与分析方法,不同调制方式的抗噪声性能比较;锁相环路非线性工作状态下的工作原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主要步骤;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数字频带调制解调系统组成与原理;位同步和帧同步原理和作用,帧同步的主要方法。
②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模拟与数字信号属性,噪声对通信的影响,通信系统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关系;丙类放大的原理和电路特点,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随电源、负载和激励等变化的规律;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及其运用,频率稳定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组成原则,晶体振荡器及其类型;模拟调制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解调的方法及性能比较分析;混频的作用、主要电路形式与分析,混频中的的干扰与失真;锁相环路基本工作原理、环路方程的物理意义、主要应用及其线性分析;抽样定理,量化与编码,PCM和△M原理及其性能比较;数字基带码型与功率谱特点,码间串扰原因,眼图、均衡的作用;载波与位同步提取原理与电路组成;二进制和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与实现方法,数字调制信号的带宽。
③掌握:信息速率与码元速率的关系与计算;LC并联谐振回路特性分析;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性能分析计算;LC正弦波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电路性能分析计算(含交流等效电路、起振条件分析、振荡频率计算等);模拟AM、FM调制信号带宽、功率、性能的分析计算,包括检波器工作原理分析、性能参数计算,检波失真的分析计算;混频器分析与失真分析;锁相环路的线性分析计算、响应特性,其四种主要应用的电路分析计算;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量化与编码,量化信噪比计算;主要基带码型的功率谱特性与带宽计算、编码规律,无码间干扰系统的分析计算;载波提取电路分析;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分析与信号的分析计算。
(2)数字电路部分
①了解:组合电路的特点和组成,触发器的脉冲工作特性,时序电路的特点和组成,矩形脉冲的主要参数和获得矩形脉冲的方法。
②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常用组合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码比较器和加法器等)的逻辑功能、特点、应用与功能描述方法;常用时序电路(计数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移位计数器、序列信号发生器等)的功能、组成、特点及应用;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三类电路(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功能、特点及应用;门电路的外特性,输入、输出特性(各种静态参数的含义),会级联使用;三类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重要参数,会定性画主要测试点的工作波形;三态门、集电极开路门(或漏极开路门)的使用特点;A/D和D/A功能、主要类型、主要参数及应用;ROM和RAM的组成、类型及应用;用ROM及各种可编程器件PLD(PLA、PAL、GAL) 实现逻辑电路。
③掌握:常用数制(2,8,10,16)与编码(8421码,5421码,余三码,格雷码等)的特点、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逻辑函数的描述及相互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卡诺图化简法和逻辑表达式的变换方法,用约束项化简非完全描述逻辑函数,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一般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用SSI、MSI(数据选择器、译码器、加法器等)LSI(ROM、PLA等)电路实现组合电路;各类触发器(基本R-S、R-S、J-K、D、T、T‘)的功能、特点及其描述方法(符号、特性方程、功能表、驱动表等);D、J-K、T、T’触发器间的功能转换方法;触发器时序图的画法,会画带有异步清除、置位端的各类触发器的时序图;一般同步时序电路和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一般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并会用SSI和MSI电路(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实现任意模计数(分频)器和序列信号发生器等常用时序电路;TTL和CMOS各类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及使用特点;三类电路的分析方法,A/D和D/A基本概念和转换原理;ROM和RAM的基本概念。
3.参考书目
《通信原理与电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罗伟雄、韩力、原东昌、丁志杰。1998年。
《数字设计-电路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张著、程震先、刘继华编1992年。
426信号处理导论
1.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信号处理导论以确定信号经过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传输与处理为主线,构建起一套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从时域到变换域,从连续到离散,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空间描述。考生应掌握如下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①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描述及波形运算,基本典型信号。系统模型、互联及主要特性;②LTI系统的时域分析:卷积积分、卷积和、卷积性质与计算。用微分/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系统的经典解法。零输入/零状态响应;③确定信号的频谱分析: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典型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频谱表示。抽样定理;④LTI系统的频域分析:系统频率响应,系统的傅立叶分析法。系统模与相位表示、波特图。无失真传输条件,理想滤波器;⑤LTI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拉氏变换,Z变换。典型信号的变换对。用单边拉氏变换和Z变换求解微分/差分方程。系统函数。系统方框图;⑥系统状态空间分析: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建立。掌握状态方程的一种解法。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稳定性判别;⑦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FT定义、性质与特点(隐含周期性)。周期移位、反转,周期卷积(相关)及其与非周期卷积(相关)的联系;⑧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基-2按时间/按频率抽取的FFT算法。基-4按频率抽取及分裂基快速算法。实序列的FFT;⑨数字滤波器(DF):DF的基本结构。FIR DF的线性相位特性。从模拟滤波器设计IIR DF.用窗函数法和频率抽样法设计FIR DF.
2.参考书目
《信号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曾禹村、张宝俊等
《数字信号处理》(第1-5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王世一
427 电化学原理
1、 考试内容
①电化学热力学:电极体系、平衡电极电势、可逆电池热力学、Pourbaix图。
②电极/溶液界面结构:Lippman公式、电毛细曲线、微分电容曲线、界面吸附。
③液相传质与浓差极化:液相传质的三种形式、浓差极化的概念与判断方法、稳态过程与菲稳态过程。
④电化学极化:概念、Bulter-Volmer方程、线性方程、Tafel方程、判断方法。
⑤极谱:概念、特征参数及其应用、电极特殊性与应用。
⑥气体电极过程:析氢反应的机理、电极材料分类、氧气的电化学析出与电化学还原。
⑦金属电极过程:金属的阳极溶解与阳极钝化、阴极还原过程。
⑧化学电源:半电池与电池、电池电阻的组成。
2、考试要求
①理解并掌握电化学热力学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电化学热力学定律、公式和Pourbaix图对未知体系进行准确判断。
②熟悉双电层结构与基本现象和规律。
③熟悉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及其成因、判断方法。
④运用极化曲线解释电池反应的外在表现。
⑤熟悉极谱的实质与应用。
3、参考书目:
《电化学原理 (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李荻
《物理化学(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 等
428 分析化学
1.考试内容:
数据处理
误差,偏差,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评价,有效数字,回归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
特点与分类,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计算。
酸碱滴定法:酸碱理论,pH计算,酸碱指示剂,一元酸滴定,二元酸滴定,了解非水滴定方法。
络合滴定法:EDTA及其络合物,稳定常数及条件稳定常数,金属指示剂,干扰的消除。
氧化还原滴定法:条件电位,氧化还原指示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沉淀滴定分析:莫尔法,佛尔哈德法。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
沉淀法,溶剂萃取法,了解离子交换法、薄层色谱分离法和膜分离方法。
仪器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电极电位,电极及其种类,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光谱分析法导论:分子光谱,原子光谱,常用光谱分析法及其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掌握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光源,原子化系统,灵敏度和检出限。
原子发射光谱法:了解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
紫外及可见光谱分析法:波长范围,吸收定律,溶剂效应,生色团,主要仪器。
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分离度,定性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器,固定相,气相色谱检测器,毛细管气相色谱,了解液相色谱法及其主要分类。
2.考试要求:
牢固掌握分析化学基本理论,掌握并熟练应用分析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大约比例:数据处理10%,滴定分析法40%,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5%,仪器分析法45%.
3.参考书目:
肖新亮,古风才,赵桂英。《实用分析化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29高分子物理
1.考试内容:
①高分子链结构:
涵盖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远程结构和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②高分子链的聚集态结构:
涵盖高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高分子结晶的形态和结构,高分子的结晶结构,高分子的取向态结构、液晶结构和共混高分子的织态结构。
③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涵盖高分子的溶解,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高分子稀溶液、亚浓溶液、浓溶液,聚电解质溶液,共混高分子的溶混性,高分子溶液的流体力学性质。
④高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涵盖高分子分子量的统计意义,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高分子的分级方法,高分子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⑤高分子的运动:
涵盖高分子的分子热运动,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高分子的粘性流动。
⑥高分子的力学性能:
涵盖玻璃态、结晶态、粘弹态高分子的力学性质,高分子的粘弹性。
⑦高分子的电学性能:
涵盖高分子的极化和介电常数,高分子的介电损耗,高分子的导电性,高分子的介电击穿,高分子的静电现象。
⑧高分子物理实验:
涵盖高分子链结构和形态的测定、高分子聚集态结构和形态的测定等。
2.参考书目
《高分子物理》,复旦大学出版社,何曼君
430 过程控制原理
1.考试内容
该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两大部分:
①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类型;②线性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③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④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⑤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⑥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⑦控制系统的结构特性;⑧离散控制系统;⑨非线性控制系统。
2.考试要求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广泛,但要求重点掌握:
①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②一阶、二阶对象(或环节)微分方程的列写方法;拉普拉斯变换和传递函数;方块图和信号流图;③一阶、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及二阶系统瞬态响应性能指标;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常规调节器的调节规律;④根轨迹的基本概念;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绘制根轨迹的典型示例;⑤幅相频率特性图示法及奈魁斯特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图示法及稳定裕量;频率法在校正装置中的应用;⑥状态空间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⑦线性定常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能观性定义及其判据;⑧信号的采样和复现;Z变换与脉冲传递函数;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⑨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3.参考书目
《化工过程控制原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黄聪明、陈祥光等
431化工原理
1、考试内容
①流体流动部分:流体静压强与静力学基本公式,流体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流体流动阻力——范宁公式,管路计算,流量计算;②流体输送机械部分:输送机械的类型和特点,离心泵的性能参数、特征曲线、流量调节与工作点、气蚀现象与安装高度;③传热及换热设备部分:基本概念,热传导(导热),对流传热,换热器内的传热计算,辐射传热;④传质导论与气体吸收部分:吸收气液平衡,传质理论,吸收塔的计算(低浓度气体的吸收:物料衡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填料塔泛点速度及塔径计算);⑤蒸馏部分:二元理想体系的相平衡,精馏塔的计算(全塔物料衡算,操作压力的决定,塔顶、塔底温度的决定,理论板数的决定,实际板数的决定,填料精馏塔高度的决定,回流比的影响),其它形式的蒸馏;⑥其它基本单元操作。
2、考试要求:
①了解:流体输送机械的类型及特点,空气的湿度及测量,临界含湿量和平衡水分,蒸发操作的基本流程,沉降与过滤的基本概念,传质基本理论及其发展;②理解:无因次数群及因次分析法,伯努利方程的意义,离心泵汽蚀余量及允许安装高度,连续性方程,串联过程的控制步骤,传质系数及其测定;③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伯努利方程、范宁公式及其应用,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的计算,流量计的工作原理,计算公式等;离心泵特征曲线的测定及物性、转速、叶轮直径对其的影响,离心泵安装高度的计算及其选型;傅立叶热传导定律、牛顿冷却定律及其应用,换热器内的传热计算,辐射传热基本公式;亨利定律、Fick定律、吸收速率方程及其应用,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拉乌尔定律,全塔物料衡算、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方程,回流比的确定及理论板数的计算,全塔效率和塔板效率的计算。
3参考书目:
《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
432 生物化学
1.考试内容:
糖的分类与多糖的生物功能,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磷脂分类与结构,类固醇的结构,血浆脂蛋白的功能,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与分类,氨基酸的分类、酸碱性质以及参与的化学反应,肽和肽键的结构,肽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生物功能,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与特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与功能,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性质与分子量的测定,蛋白质分离的方法,酶的基本组成、命名和分类,酶的专一性,酶的活力测定,核酶,抗体酶,底物浓度等对酶反应的影响,酶的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酶的活性部位,酶催化反应的机制,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功能以及与辅酶关系,核酸的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以及生物功能,抗生素的概念、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改造模式、抗菌机制以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激素及作用机制,植物激素与昆虫类激素的功能,新陈代谢的调节及研究方法,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高能磷酸化合物,生物膜与物质运输的种类与机制,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及代谢调节,光合作用,脂肪酸的氧化及代谢的调节,磷脂与胆固醇合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生物固氮作用,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DNA的复制、修复、重组与序列测定。RNA的生物合成与加工,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2.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前后章节的连贯性;掌握如何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实验现象;了解近期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3.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王镜岩。 2002
433科学技术史
1.考试内容:
①古代科学技术:巴比伦和埃及时期的科学与技术;希腊的自然哲学;希腊罗马时代的科学与技术;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②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③实验科学方法;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迪卡尔、牛顿等)。④18、19世纪: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蒸汽机革命等。⑤20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理论等。
2.考试要求:
①了解:科学的起源和各学科(数、理、化、天、地、生等)的确立;科学与技术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②理解: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的特征;哲学传统与技术传统的关系;近代科学革命的意义;科学与技术在产业革命及以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③掌握: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精神;牛顿力学体系;生物学进化论、细胞学说、热学、光的波粒性、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宇宙学说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3.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史》,人民大学出版社,王玉仓。
434有机化学
1.考试内容:
①有机化合物的异构体和命名,重点掌握系统命名法,立体异构体的顺反、Z/E、R/S构型表示方法,了解D/L表示方法。②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官能团的性质鉴别各类化合物。③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熟练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缩合反应,降解反应,重氮化反应,β-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Wittig反应及迈克尔加成反应,能够利用有机反应设计合成路线。④有机反应历程掌握包括亲电取代,亲核取代(SN1和SN2),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反应(E1和E2)等反应的历程,能够判断各种有机反应的历程。⑤了解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的原理,能够根据IR和1H-NMR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推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徐寿昌。 |
|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五)
下一条文章: 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二)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