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 充值卡 | 客服中心 | 投放广告
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
导航: 易考网 >> 资讯中心 >> 专业学位 >> 教育硕士Ed.M >> 文章正文
最 新 图 文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硕士专业介绍
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
2005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Ed.M)专业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入学相关注意事项
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硕士、高校教师接收外校
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高校教师
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新生(20
江西师范大学关于2005年暑期教育硕士集中面授有
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云南师范大学2004级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录
考 研 资 讯
新闻动态 考研新闻 热点动态 地方新闻
报考指南 考研常识 考研贴士 政策法规 考研大纲
院校导航 全国招生院校考研信息汇总
复试调剂 复试常识 复试指导 调剂点拨 录取调剂
复习指导 英语复习 政治复习 数学复习 专业课复习
  历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名师导航
专业学位 MBA EMBA MPA 医学考研网 GCT-ME MPH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会计硕士 在职考研
经验心得 考研故事 考研经验
考博专区 考博新闻 招生简章 复习指导 试题资料
全国考研资料地区导航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G甘肃 G广西 G贵州
 H湖北 H湖南 H河北 H河南 H黑龙江 J吉林 J江苏 J江西
 L辽宁 N内蒙 S上海 S四川 S山东 S山西 S陕西 T天津
 Y云南 Z浙江 Z中科院 教育学统考 心理学统考 历史学
 (全国资料由易考网提供,点击www.chinakao.cn发现更多)
 >> 城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方案         
城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方案
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4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院、系: 城环学院     
   
     专  业:学科教学(地理)
 
 
2003年3月制订
 
 
 
一、  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
 
培养熟练掌握地理学教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以及各种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前沿进展。能承担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1、热爱教师职业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的实际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学、教学论的素养,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身心健康。
 
 
 
二、  培养模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弹性培养方式,学制二至四年。采取脱产、半脱产,以及在职就读等多种方式。其中脱产一年的培养方式为基本培养模式,脱产一年的研究生,第一学期学习共同课,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论文。在职就读的研究生,第一至四学期学完共同课,第五至第六学期学完专业课程,第七至第八学期完成论文。
 
 
三、应修学分
 
   修满35学分
 
四、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姓名职称
公共必修课
学位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
3
吴绍禹等
第1学期
基础外语
180
4
谢江巍教授等
第1学期
教育学原理
54
3
赵宏义教授等
第3学期
教育心理学
60
3
路海东教授等
第2学期
非学位课
现代教育技术
60
3
王洪禄教授等
第3学期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陈旭远教授等
第2学期
指定选修课
应用微机
40
2
韩文峰教授等
第4学期
专业必修课
学位
地理学科教学论专题研究
60
3
袁孝亭教授
第一学期
非学位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60
3
徐效坡教授
第二学期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60
3
丁四保教授
第一学期
环境演变与防灾减灾
60
3
许林书教授
第一学期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二)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姓名职称
地理信息系统
40
2
张洪岩
第二学期
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环境
40
2
吴正方
第二学期
 
区域规划与管理
40
2
李诚固
第二学期
 
 
 
 
 
教 学
教 育管 理科 研实 践
教学教育管理实践: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开展教学实验。
科研实践: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教育调研;调查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对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使用情况。
第三、第四学期,20学时。2学分。

五、课程简介
(一)专业必修课

地理学科教学论专题研究

内容介绍
本课程主要讲授如下内容:地理学科教学论的研究现状与主要研究课题、现代教育理念与地理教学、国家新地理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地理认知结构及其构建、地理探究学习的基本问题、地理知识教学的一般理论、地理科学方法及其训练、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地理学习评价、国内外地理教育的进展等。
主要参考书目
1.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陈澄、樊杰主编: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袁孝亭、王向东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教学,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内容介绍
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层次讲述地理科学的概念形成发展的基本脉络、结构、机制与过程、功能、基本规律及人地相关地域系统的调控等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1.钱学森等著,《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2.[英]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商务印书馆,1996年
3.[美]R.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1983年
4.[苏]B.A.阿努钦,《地理学的理论问题》,商务印书馆,1994年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内容介绍
以经济区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区域经济的运行理论为主要内容,如经济区域的基本形式、经济资源的配置与区域成长、区域结构、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等。
主要参考书目
1.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年
2.W.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陈宗兴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3.C.艾尔,《区域问题》(英文),Methuen, 1984.
环境演变与防灾减灾
内容介绍
主要研究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研究自然灾害及灾害链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及地理学原理,科学地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研究人类防灾减灾对策。
主要参考书目
1.罗祖德,徐长乐著,《灾害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2.延军平编著,《灾害地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3.国家防污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编,《中国水旱灾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

注:学位必修课按照先学位后非学位的顺序填写。
(二)选修课
 

 
 
 
 
 
 

区域规划与管理

 
内容介绍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课题理论基础,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区域形成、制约因素的系统分析;城市与区域系统时空演变轨迹分析及系统结构、功能的诊断分析;城市与区域系统运行和调控机制研究;城市与区域总体规划方案和目标体系的制定;城市与区域资源、人口、产业、环境要素的系统整合及规划方案的优化与决策研究;城市与区域有序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中外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方法体系建设等。
 
主要参考书目
1.[英]P.霍尔著,《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85年
2.宋家泰等著,《城市总体规划》,商务印书馆,1985年
3.魏宏森等著,《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
4.Albegov. Moed: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ing, Theorgand Practice, Amsterdam.

 

 

 
地理信息系统
内容介绍
在简要介绍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上,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以及这间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讲述;介绍地理信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的关系与集成应用原理;结合具体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讲述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应用分析及机助制图等基本操作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1.张超、陈丙咸、郭伦著,《地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边馥苓主编,《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测绘出版社,1996年
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环境
内容介绍
历史时期和现代气候变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气候变化与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和危机管理对策。
主要参考书目
1.王绍武著,《气候系统引论》,气象出版社,1994年
2.张家诚,《气候与人类》,气象出版社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