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即,日前省招办发布消息,今年我省考研人数首次突破2万大关。考研逐年升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对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才层次无疑有利无弊。然而,在校舍和导师以及实验室有限的情况下,不切实际、无视规律地扩招给研究生教育带来的几大弊端,又不能不令人担忧。
招生数量猛增
有关资料显示,1978年至2002年24年间我省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6663人。博士研究生从1994年起招生,截至2002年共招生2091人。2003年起,我省研究生开始扩招,2004年我省共录取硕士研究生4467人,比2003年多录取1367人,增幅近半,远远高于全国30%的增长率。2005年我省研究生招生规模比上年又有较大增幅,2006年考研人数达21665人,招生规模还将增加。
教育质量降低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我国高校本科生教学实验时间增加了39%,而以实践为主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生教学实验时间,同比却下降了38%。据在兰一些高校的研究生讲,他们上课仍采取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记的方式。内容千篇一律,更谈不上因材施教。研究生教学手段和内容大班化、本科化的培养方式,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和思考。
导师“雾里看花”
据调查,近两年因本科生和研究生不断扩招,我省各高校师资队伍数量不够、质量欠缺。一些高校一位导师多则带十几位研究生,少则也带七八个学生。这些导师还要给本科生带课、撰写研究论文、搞科学研究等等。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里外忙得团团转,导师大多“犹抱琵琶半遮面”,学生难睹其容,更难得其单独指导。
清华大学前任校长梅贻琦先生早在70年前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由此看来,抓紧培养导师、尤其是培养著名大师势在必行。
毕业论文质量低
由于教育教学本科化、大班化,因此同一标准培养出的研究生就成了同一模具中制造的“产品”,思维单一、知识结构单调、研究水平低下。这一现象在标准化、形式化的毕业论文中十分明显。在兰高校的一位硕士生导师告诉记者,学生们撰写的论文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毕业,有创新和突破性的高水平论文并不多。论文质量低劣,治学态度草率,暴露出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导师责任感的缺失,研究生教育本科化之弊端可见一斑。
“要论高楼之大、校园之美,我省一些高校也可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学了。但剑桥、哈佛、清华和北大这些世界和国内一流大学,并非靠高楼立身,而是靠尖端的科研设备、丰厚的馆藏书籍和众多的知名大师誉满全球。因此,高校应该明白: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学科研是大学的工作重心。”兰州大学的李老师如是说。
文章来源:兰州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