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 充值卡 | 客服中心 | 投放广告
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
导航: 易考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热点动态 >> 文章正文
最 新 图 文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考研助考” 只帮作弊
山东考研热出现“退烧”
不少大四学生脚踩“考研”“考员”两条船
“考研热”在周口开始降温
考研热首次降温 先就业再深造成趋势
山东考研热出现“拐点” 现场报名人数减少
研究生就业不理想 广东考研热继续降温(图)
考研热并未降温 南大东大08考研“五取一”
研究生网上报名结束 “考研热降温”传言被打破
别样“考研”不看分数 才子考牛津全凭嘴
考 研 资 讯
新闻动态 考研新闻 热点动态 地方新闻
报考指南 考研常识 考研贴士 政策法规 考研大纲
院校导航 全国招生院校考研信息汇总
复试调剂 复试常识 复试指导 调剂点拨 录取调剂
复习指导 英语复习 政治复习 数学复习 专业课复习
  历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名师导航
专业学位 MBA EMBA MPA 医学考研网 GCT-ME MPH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会计硕士 在职考研
经验心得 考研故事 考研经验
考博专区 考博新闻 招生简章 复习指导 试题资料
全国考研资料地区导航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G甘肃 G广西 G贵州
 H湖北 H湖南 H河北 H河南 H黑龙江 J吉林 J江苏 J江西
 L辽宁 N内蒙 S上海 S四川 S山东 S山西 S陕西 T天津
 Y云南 Z浙江 Z中科院 教育学统考 心理学统考 历史学
 (全国资料由易考网提供,点击www.chinakao.cn发现更多)
 >> “考研热”退烧原因何在?不再是就业“筹码”         
“考研热”退烧原因何在?不再是就业“筹码”
佚名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7 14:19:00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全国考研人数在经历多年膨胀后,今年呈现跌势。记者获悉,北京、上海、湖北、山东、河北等许多省市报考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都比上年减少。业内人士透露,2008年全国考研人数下降已成定局。而在过去数年中,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年增长率曾高达20%以上,直至去年出现“涨停”格局。

  “考研热”退烧,原因何在?如何看待?

  扩招规模放缓有一定影响

  从全国情况看,考研人数经历了从“突飞猛进”到“增幅回落”乃至下跌的过程:2001年到2007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从45万增长到128.2万,增加了83万多人。2005年报考人数比上年增长24%;2006年报考人数为127.5万,比上年增长9%;2007年报考人数为128.2万,仅比上年增长0.55%。而今年,被业内人士称为考研“拐点”。

  “国家对于研究生招生的宏观调控,对报考者有一定影响。”高等教育问题专家、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认为。前几年,高校以每年10%—20%的速度扩招研究生,引得大家报考热情高涨;如今,研究生扩招比例控制在5%以内,而且不少高校扩大了保送生的名额,许多人感觉考研之路将更艰辛,因此放弃了报考念头。

  考研降温是否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有关?今年秋季,经教育部批准,全国有17所高校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列入其中。这些高校培养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改革后,优秀学生获得的资助完全可以抵作学费,甚至还有盈余;而成绩不佳的学生就会有一定经济压力,不能“混日子”了。

  不少试点高校研招办老师表示,根据新政策,国家给予研究生的培养经费不减少,学校也会投入更多经费,总体来说研究生将在各方面获得更好待遇。但是,好政策没有吸引更多报考者。部分学生担心研究生入学考试考不到好成绩,或是进校后学习不够优秀,无缘奖学金。更多的人开始从自身实际出发,审视读研的价值,权衡之下,放弃了考研。

  不再是就业“筹码”

  对许多考研者来说,读研值不值,很大程度上与就业挂钩。

  本市某名牌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小陈说:“全班30多人,只有1人准备考研。现在就业压力大,既然读研也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那还不如本科毕业马上就业。”

  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的小王在一家媒体工作。“读研期间,经常觉得迷惘,自己不是搞学术的料,选择这条路是否正确?毕业后,我进报社工作,发现自己的本科同班同学在这家报社做了几年,已经小有名气了。而我,还只是个新手,研究生专业学习的内容在这里派不上用场。”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学生如果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考研,我劝他们慎重。”他指出,我国大学从1999年开始扩招,毕业生的就业也开始变得严峻。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考研,让就业“缓期三年执行”,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但实际情况是,高学历者不一定能在就业市场上获得好的就业机会。3年的研究生学习,需要在时间和经济上投入相当大的成本。相当一部分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其薪资水平和本科生不能拉开差距,于是考研热情回落。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章仁彪教授等教育界人士认为,理性回归的还有人才市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选才时不再以学历唯上,有的单位认为本科生更具可塑性,更容易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最近,各省市教育部门公布了200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许多省市首次出现了本科生初次就业率高于硕士生的情况。《上海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在用人单位看重的指标中,“学历”被排在“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学习成绩”、 “知识技能”、“实践经验”之后,位列第六。

  教育质量当有反思

  小刘是本市某重点高校古汉语专业研究生,“我是保送读研的,当初抱着学术上继续深造的美好愿望。可后来,许多同学来自一些以前压根没听到过的学校,感觉同学的‘层次’不如本科期间的高。导师在校内挺知名,但是太忙,一两个月召见我们一次。我现在基本放弃学术追求,四处找地方兼职、实习,希望读研3年不要与社会脱节。”

  教育界人士认为,考研降温有其理性成分,但高校也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反思。

  熊丙奇指出,研究生教育扩容后,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没有很好建立。合格导师数量的增长赶不上研究生增长的步伐,一些高校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也影响了师生关系。有的导师自己社会活动繁忙,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管理,学生快毕业了导师还叫不出他的名字;有的导师课题很多,把一些事务性、操作型的活扔给学生干,与学生类似“雇佣关系”;还有不少导师与学生是“论文关系”,学生按校学位办要求写了论文,正常毕业,导师就算完成任务,平日很少指导。

  同时,研究生培养的定位问题也值得研究。有关教育专家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研究生大都按“学术型”人才的标准培养,社会需要那么多学术人才吗?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硕士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培养“博士候选人”,学术要求高;一类是把硕士作为“终结”学历,按应用型人才标准培养。高校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对研究生培养进行科学定位与分类,这样才能凸现研究生的价值。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