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生须知
中国传媒大学报考2007年硕士学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研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接收外校推
中国传媒大学关于开展2007年全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
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毕业研究生
中国传媒大学关于招收和培养港
Q
导航: 易考网 >> 院校导航 >> 北京高校 >> 中国传媒大学 >> 文章正文
 >>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 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31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国际关系专业(030207)

1.国际关系史论方向

国际关系史论是国际关系学科所属的传统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对象是包括国际关系史、外交史和当代国际事务在内的国际关系经验实践研究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把史论方法和研究对象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大量的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又能从当今国际关系不断演变发展的现实轨迹来确定研究对象,从而体会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具备独立开展与国际关系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一贯重视国际关系史论研究,将国际关系史论方向的教学与科研作为其他研究方向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本校的国际关系史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1)国际关系史研究;(2)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研究;(3)国际关系思想与方法研究;(4)世界政治比较研究。

本方向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国际关系方法论、国际关系理论前沿、国际关系史论专题、当代国际关系前沿问题、区域国际关系比较研究、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亚太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体系研究、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等方面。

2.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方向

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优势,以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而开创的一个新领域,其特色在于把新闻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全新的思维角度和理论框架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性的探索研究。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从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发生演变的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对国际关系和当今全球范围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产生的互动作用。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关系和大众传播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研究优势体现在:(1)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的范畴与方法研究;(2)国家形象研究;(3)传播战略及其历史研究;(4)国际媒体机构的产业组织研究;(5)国际关系中的媒体应用研究等。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国际关系方法论等国际关系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新闻传播理论、跨国传播与文化交流等重要课程,使学生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中大众传播的走向,也能够从信息传播的具体案例中对各种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和说明,从复杂多样的表面信息结构中提炼被传播信息的本质。

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方向

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优势,从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而开创的另一个新领域,其特色在于把国际关系学和语言学、特别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和电影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从跨国传播和文化交流等交叉视角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确立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方向的重点,是把语言传播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跨国传播、跨民族传播和跨文化传播进行整合,从追求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和面向广大第三世界的角度,来研究多国、多民族语言之间的文化传播。本校的主要研究特色体现在:(1)国际文化研究;(2)跨文化研究;(3)语言文化研究;(4)影视电视艺术的跨国研究与国别研究等。

本方向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关系史、论、方法论等基础课程外,主要重点放在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概论、国际关系文化研究、跨文化交流专题研究、西方文化思潮研究、跨国传播与文化交流等课程上。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解决国际关系与文化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基本具备独立开展与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

4.当代国际问题方向

当代国际问题方向研究与当前国际形势发展演变和中国对外事务直接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态,以及特定国际形势与国际机制下中国的外交与战略选择,提高学生对当代国际事务的认识和研判水平,基本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素质。

中国传媒大学重视当代国际问题方面的研究,在加强国际关系学系当代国际问题教学与科研的同时,成立了校属的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积极推动本校在该领域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的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1)大国关系与战略格局研究;(2)当代国际组织研究;(3)当代中国外交研究;(4)热点问题与周边国际环境研究。

在教学安排上,将课堂阐述和集体研讨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研究,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研究,主权和人权的关系问题研究,信息技术和国际关系研究,当代国际事务专题研究,国际组织研究,中国外交研究,第三世界发展研究,周边国家政治研究等。



文艺学专业(050101)

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

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人文精神、历史传统以及文艺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文论与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科方向之一。该方向以大量中国古代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文艺著作及理论史料为对象,中国传媒大学的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运用历史学、社会学、阐释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文论美学、古代书画美学,并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同时以古代美学范畴的研究为其突出特色。除意境论等传统的美学范畴研究外,借鉴西方美学,并结合中国古典美学的实际,整合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审美范畴,如审美回忆、审美惊奇、审美静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古典美学体系的研究,为在全球化、现代化的今天,弘扬民族文化,古为今用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中国传媒大学的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对美学范畴的突出研究,不仅拓展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领域,也为古典文学从史到论、由点及面乃至体系的研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方向

文艺学基本原理在文艺学专业里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的学术方向,侧重于研究文艺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基本规律、理论方法和范畴。文艺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吸收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文艺学与美学的新的理论观念、体系与方法,站在更高的角度推进文艺学研究的历史进程。马列文论是文艺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文艺思想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文艺学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研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也在文艺学领域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课题,有前瞻性的理论价值。中国传媒大学在这个研究方向上有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知名学者。

3.审美文化学方向

审美文化研究是当今文艺学和美学领域非常重要的前沿课题,体现着文艺学和美学研究的新的趋向。审美文化是在当代大众传媒居于主导地位的背景下的主要文艺学和美学的命题,但是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关于审美文化研究,目前已有一些知名专家进行深入探索,也有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中国传媒大学的文艺学专业,在审美文化研究方向集中了一批实力颇强的学者,并创立了审美文化研究所。在国内的审美文化研究中属领先地位。

4.西方文艺理论方向

西方文论是建构文艺学理论重要的研究领域。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研究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是西方文艺创作实践的概括,也是时代文化历史现实和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理论表现。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自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以及现当代西方文论,如形式主义、“新批评”、叙事学、巴赫金复调理论语狂欢化诗学、“文化诗学”、西方文艺思潮的历史发展状况,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形成发展及本质内涵等等,探讨西方文艺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

中国传媒大学的西方文论方向,运用历史学、社会学、阐释学、文化学等方法研究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学说及其审美原则,注重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观点,提倡将西方经典史料、理论学说的诠释与西方文化历史语境的解读,与中国古典文论的研读并重,努力培养研究生的理论思辩能力、宽阔的视野,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102)

1.语言传播发声学方向

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中国播音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支学科。它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发音和用声为主要研究对象。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从物理(声学)、生理(器官、机理)和心理(感受、感情)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阐释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声音弹性的规律与个体训练难点和方法的一个学科。这个研究方向有两个领域,一个是语言传播主体在话筒前应用和日常训练体系,主要解决处理情、声、气的关系,以达到自如地因情用气、以气托声、以声传情的目的;另一个是对语言传播主体的声音运用进行科学的主客观评价体系,特别是解决“口耳之学”长期以来只有主观评价而缺乏客观评价的问题,通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语言传播主体给以静态恒量和动态变量的监测,以建立各项指标体系、形成客观标准。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主持人节目、现场报道、晚会直播等,给语言传播发声研究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本方向将通过深入探讨对之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方向

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是中国播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着重研究从稿件(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包括语言的特质与表达特点;传播主体的业务序列、语言文化层次与品位,以及素质修养;传播客体的接受心理、民族心态对语言传播的要求;播音主持作品的评价体系等。

播音主持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需要把稿件(话题内容)变为有目的的、有感情、有对象的有声语言作品,及于受众之耳,入于受众之心。本研究方向把稿件主持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探寻其表达特点和规律,主要解决创造道路、分析理解和具体感受稿件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以及话筒前状态诸问题。其特点在于正确处理“稿件(话题内容)——传播主体——受众”这三者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问题作出回答。

本研究方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特点,主要涉及语言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学科,它在有稿播音(朗读学为主)、无稿播音(口语表达为主)的范围内,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研究以有声语言为主干线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艺术规律,以及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

播音主持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勃兴同步,我国人民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艺术,几经曲折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气派。本研究方向还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发生、发展的过程,探求其发展规律,其中包括发展史研究,各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重点作品、不同风格流派的研究,以及中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比较研究等。

3.播音主持业务方向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它涉及到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播音学、社会心理学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它的任务是,系统研究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训练方法;分析不同言语形式与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的关系,研究创作心态差异和肌体反应差异对言语表达模式的影响。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系统研究、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本研究方向将立足于总结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丰富实践经验,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语体的理论体系。

广播是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它与声画结合的电视传播方式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广播播音主持语体的研究,着重从广播播音主持语体的特征、功能、内容、结构、形式、创作心理、受众心理、语言表达特点、语体美学特征等方面来进行探讨。同时,对广播播音主持语体进行分类研究,根据不同体裁(包括文字稿和腹稿)、不同节目类型(如新闻评论类、知识服务类、教育欣赏类、综艺娱乐类等)、不同言语模式(如播报式、宣读式、谈话式、朗诵式、文艺晚会主持、现场报道等),分别探究其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业务技能和表达规律。

电视播音与主持是电视传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宣传形式,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播音与主持的语体特点愈益鲜明,样态也渐趋丰富。电视播音与主持语体的研究,着重探讨跟电视播音与主持相关的各种因素对语言表达的影响,电视节目语境对播音与主持语体的基本要求;分析各类不同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和艺术风格;探求提高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视新闻口播与配音、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电视纪录片解说、电视节目主持艺术、各类电视节目主持的特点、各种不同的电视播音主持风格、电视播音主持的形象造型及体态语的运用等。

4. 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方向

在全国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性任务。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两个重要环节。本研究方向是适应我国新时期加快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要求,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它是应用语言学中语言教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话教学研究,吸收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重在探索普通话教学的规律与方法,确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学法理论原则,寻求快速有效地掌握普通话的途径,以提高汉语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整体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着重研究测试内容、方法的规范化,主客观分析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仪器设备和电脑识别分析技术在测试中的应用等,以期提高测试的效度、信度和测试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国家级、省级测试队伍的理论水平。

本研究方向与国家语委进行了长期合作,研究成果在国内领先。这项研究的深入,对于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普通话教学与测试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理论指导作用;对于维护祖国语言的统一和国家的统一,促进全民族的语言素质的提高,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5.应用语言学方向

应用语言学方向是适应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需要新设立的研究方向,它以“人机交际”和人际交际的语言理论和技能、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跨学科的语言应用学科,它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本方向将发挥广播学院文、理、工多科院校、以及与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合作的优势,为二十一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方向有社会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两个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重在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它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对语言应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总结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如旅游、交通、商贸、公关、司法、教育等)人际交往中语言应用的特殊规律,对语言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服务。

计算语言学是利用计算机对人类自然语言处理和加工的科学,它是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与合成等都是本方向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研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实现“人机对话”,汉语语音的识别与合成是关键性技术。我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对汉语有声语言及其在电子传媒中的运用研究,对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研究,在国内具有独特优势。本方向将借助于这些研究的成果,运用现代语音实验手段,首先对汉语韵律学、语音识别与合成评测标准等课题展开攻关。

6.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领域,而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学科,也成为狭义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内容。随着语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国际上已发展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语言学分支——教育语言学。在我国,语言教学主要包括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含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增多,这使得对外汉语学科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并已形成了学科理论体系,成为支撑我国教育语言学的重要学科之一。该方向的研究,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国家重要的语言政策之一,同时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目的是:1.以汉语语法理论为依托,在基础理论建设上侧重于吸收汉语语法理论的研究成果,以此指导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语言教学方法上,以语言学习理论模式为主,形成以语言测试、语言偏误分析、中介语、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理论模式。2.将普通话测试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将HSK水平测试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理论框架,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普通话教学的语音训练新路。3.借鉴语言习得理论、双语教育语言学和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注重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不同层面和目的学习者的教学培养方法研究,总结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该研究方向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研究生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又具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在中国传媒大学早已开始,随着学校与国际传媒界及传媒教育界合作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这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空前的发展。该研究方向汇集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应用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学者,近年来在汉语语法研究、应用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7. 语言信息处理方向

语言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十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针之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语言文字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关键。面对国际间“信息战”的日益加剧,加快发展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政府对此也十分关注,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能否尽快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取决于专攻语言信息处理研究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了改变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急需培养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推动面向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本研究方向在十几年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以机器翻译理论研究和机器翻译系统开发研制为主体、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计算机辅助术语研究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语言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基础研究全面铺开的局面。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及出版的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该方向的科学实验、理论研究和专门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研究方向用语言学理论指导语言工程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和风格。与单纯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的设计和研制不同,它的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全部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在广泛吸收各理论学派之长并将其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经验进行创新。

本研究方向重视培养文理兼通的语言信息处理专业人才,招生对象主要为理工科毕业生。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现有教师文、工、理科齐全的优势,逐步建立起语言信息处理专业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使我国文理兼通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050103)

1. 汉语史方向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这里面包括对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汉字形成过程的研究。研究汉语内部发展规律是中国语言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汉语史在语言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汉语史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包括方言在内的现代汉语由很重要的作用;没有汉语史的知识,很难真正理解现代汉语。汉语史的研究对于普通语言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普通语言学正是从包括汉语史在内的语言事实中归纳出一般性理论的。

此外,汉语史与中国历史、文学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都有密切关系。在实践工作中,汉语史的研究对现代汉语的规范有较大的作用。正是汉语史的发展规律,给现代汉语的规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世界各国无不重视本国语言史的研究、教育工作。中国历代学者也始终重视汉语史的研究教育工作。从汉朝初年到近代,汉语史的研究和教育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工作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个工作。

1949年以后,汉语史的研究有了更为显著的成绩,并被列入高等学校中文系有关专业的课程。这就对汉语史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在汉语研究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汉语史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又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播电视事业是与语言工作有密切关系的部门。对于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高级人才的广播学院来说,一定要加强语言方面的教育工作,这样,做好汉语史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就是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硕士研究生的汉语言文字专业中汉语史方向的设置,就是完成这向任务的重要措施。广播学院一直重视汉语史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无论是在教学科研人员的配置上,还是在图书资料方面都有较雄厚的实力,在硕士研究生专业中设置汉语史方向,是具备条件的,也是完全能做好的。

2. 文字学方向

汉语文字学是研究汉字历史、现状及其应用,探讨文字在发展、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和现象的一门学科。它总结有关文字的基本理论,为我国文化建设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供依据。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通过记录语言而被赋予了音和义,但同时文字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形体是文字的本体,也是文字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未间断使用的文字,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悠久文化的一个象征。文字研究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传统语言学就包括文字、音韵、训话三个基本门类,其中传统的文字研究是以说文学为其核心的,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继宋代的金石文字研究后,随着甲骨文、西周金文等文字材料的大量问世,直接促进了古代文字学的兴起。以说文研究和古文字研究为基础,在国外普通文字学的直接影响下,在唐兰等学者的提倡下,汉语文字学得以形成系统化理论,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如今它包含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结构、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功能、汉字的字际关系、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汉字的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课题。无论从基础研究还是从社会应用的角度来看,汉字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汉语文字学还与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语文教学等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字本体的研究往往成为上述研究的基础,或为之提供参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汉语文字学方面,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人才齐备的队伍,其师资和条件是设置和建设好该方向的重要保证。

3.现代汉语方向

现代汉语专业有语体理论和语法理论两个专业方向。

语体学是一门脱胎于传统修辞学和风格学,吸收了现代语言学成果的新兴学科。语体学又称“功能修辞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语言在运用于各种活动领域、交际环境中的语言变体时所应遵循的规律,研究由此而形成的不同功能语体的言语特征,以及功能语体中选择和组织语言手段的规律。它在国外早已发展多年,而在国内却还是一个亟待全面开发的领域。

语体问题自上个世纪20—30年代由布拉格语言学小组和俄国学者们提出后,逐渐为各国修辞学界所重视,成为现代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专家们认为,语体是研究语言如何为语言实践服务的核心问题。50年代初期前苏联《语言学问题》杂志开展了修辞学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语体。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院士指出:语体是“语言修辞学第一性的,而且是最深刻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修辞学空前繁荣兴盛的时期,而在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语体研究。中国修辞学会多次年会的主题之一就是语体问题。收录会员优秀研究成果的《修辞学论文集》中有不少研究语体的论文。1985年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了全国首届语体学学术研讨会。会后研究语体理论的论文和专著不断问世。语体观念已在修辞学界深深扎了根,大家普遍认识到研究修辞离不开语体。正如张弓先生所说:“应当把修辞和语体联系起来研究。”很多学者提出建立以语体为中心的汉语修辞体系,修辞教学应以语体为纲。

我国语体研究起步较晚,有关语体的许多根本问题尚须深入探讨。诸如语体的性质、语体的形成和分类、汉语的语体系统、各种语体的功能和特征、语体的交叉和渗透等,都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做出更加深入、更加符合实际的分析。前苏联语体学专家科任娜1981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强调:今后语体研究的任务在于加强对各语体的语言特征的研究。我校作为一个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培养基地,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研究负有责无旁贷的重任,在此领域内还有很多重要的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因此在我校的现代汉语研究方向应以语体理论的研究为重点之一。

我校自1986年起在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点内设置语体理论研究方向,至今已培养了十几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为广播电视事业和其他岗位输送了不少有用之才。据不完全统计,历届硕士研究生中毕业论文撰写语体方面课题的约占30%以上,毕业生中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约占21%。

语法理论是现代汉语专业方向的另一重点。

语法理论是有关语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它包括语法的本体论和研究语法的方法、原则、原理。它涉及到该学科领域的三个方面: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具体事实的研究,历史的研究。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理论都处在领先的地位。语法学要发展,语法理论是先导。

语法理论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对具体语言的语法现象的研究起指导作用。不同的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语法理论,对同一语法现象进行研究时往往会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释。对一种语言的语法进行描写或解释时会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充分反映出语法理论的重要性。

100多年的汉语语法学研究,在其每一阶段出现的各种代表性论著都或多或少受到各种重要的语法理论的影响。专家,学者们都是根据某种语法理论来分析解释汉语语法并构建汉语语法学体系的。汉语语法学发展史中的每次大的讨论,都涉及到语法理论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各自不同的见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家的语法理论的渊源不一样。

从学术研究传承来看,我校老一辈的专家、学者群体,以及后起的以博导、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研究队伍,无论在语法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语法事实解释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在汉语语法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校作为一所传媒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大学,学科特点突出,学科的语言特点也十分显著。如何运用各种语法理论来研究传媒语言的特点,如何在大量的传媒语言的事实研究上建立传媒语言的语法理论,是现代汉语语法理论这一学科的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硕士研究生的汉语语法学专业中语法理论研究方向的设置,就是我校与时俱进,突出特色,是加强学术理论建设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4.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是将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并从实践中发现、提炼研究课题的重要环节。汉语言文字的教学,往往是汉语本体研究发现问题、推论假设、验证理论、锤炼观点的最佳平台。

汉语教学包括对内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方面。对内汉语教学指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本族人的汉语教学,分为中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和大学阶段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则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外族人的汉语教学,全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因与对内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且有别于其它语种的第二语言教学,而独立为一门有自己专门理论体系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

汉语教学学科领域亦可分为两大块,一是对汉语本身,包括汉语的各个元素——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字、篇章等方面的研究,可称作学科本体研究;二是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和汉语学习规律及教学规律、途径、方法的研究,可称作学科主体研究。学科本体研究是学科主体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学科主体研究是学科本体研究的目的与延伸。

汉语教学与本专业其他方向的汉语本体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语史、现代汉语及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汉语教学实践之中,而汉语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又为推进汉语本体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论题资源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050105) 

1.中国古代诗文方向

诗歌和散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艺术形式。诗文创作影响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锻造中华民族的灵魂起到过特殊的作用。千百年来,诗文创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点所在。古代诗文研究是本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古代诗歌研究包罗万象。诗歌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诗歌的艺术规律,诗歌的传播和接受,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诗歌与中国文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等,都是本方向的研究课题。

古代散文既包括古代奇句单行的散体文,也包括辞赋和骈文。从先秦到清末所有的文章创作,都是本方向的研究对象。目前研究重点放在三个方面:(1)先秦诸子散文研究。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文化的原典,在全部中国文化研究中,具有基础的性质。作为文学研究,本方向侧重对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规律及其与后世文学创作相互关系的研究。(2)古代史传文学研究。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史官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历史散文创作。史传文学研究既包括对史传文学发生、发展的研究,也包括对史传文学内部艺术规律和相关文化背景的研究。(3)骈文和辞赋的研究。辞赋和骈文是我国特有文体,充分地显示了中国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骈文和辞赋的研究,将着重研究其艺术形式,发掘这两种文体的艺术魅力,关注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方向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深厚广博的文化素养。

2.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方向

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诸多门类中极富特色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古代戏曲方向研究的内容包括了中国戏剧的起源、中国早期戏剧的形态、中国古代经典戏剧样式的主要艺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各种文化(含外来文化)因素的作用、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发展模式、古代戏剧与相关艺术的关系、重要剧种、声腔的特征与流变、经典剧目、重要作家、戏剧流派,还包括戏剧批评、戏剧文献等等。另外,剧场、曲律、优伶研究作为这一领域的专门之学也是本方向研究的对象。本研究方向在中国早期戏剧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中国古代小说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古代小说与其他相关艺术的关系研究、重要小说作家研究、小说个案研究、小说形态研究、小说批评与小说理论研究等。将古代小说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广阔背景之下,研究小说的生产、传播、接受,是这一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方向注重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史上的重要问题,提倡文献与理论并重,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宽阔视野,艺术修养与写作能力。

3.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归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重要分支学科,有深远的学术渊源及厚重的理论含量,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学科意义。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借鉴吸纳传统与现代的学术理论和观念,对大量的古代文艺理论遗产进行整理、分析,并从某一侧面或角度进行史的建构,在已有的批评史学科体系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从而使古代文学理论焕发生命活力,加速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过程。主要的研究侧面有:中国诗学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研究,重要批评家、理论著作研究等。本方向研究强调理论与文献并重,提倡将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相互融通。

本方向培养研究生着重于理论思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中国古典文学功力的全面培养,使之既有坚实广博的古代文学功底,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优势。



新闻学专业(050301)

1.新闻理论方向

新闻理论作为新闻学科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掌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启发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自学意识。设立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学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演播新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新闻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熟悉和掌握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方法和技能,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研究新闻媒介(报纸、广播、电视)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科学方法;熟悉各种新闻媒介的性质、功能和作用。

2新闻业务方向

新闻业务也称“应用新闻学”,是自从新闻学诞生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研究领域,中外早期的新闻学研究基本上都属于新闻业务研究。目前,它与新闻理论、新闻史组成了新闻学学科的基本构架。早期的新闻业务研究大都集中在报刊业务研究上,随着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新闻业务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明显加强。

本方向以传统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研究为主线,以不同媒体的新闻传播属性研究和不同领域的新闻报道研究为两翼,揭示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和各种特殊规律。该方向主要为实践一线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面广的高级应用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学习期间,学生除学习新闻传播学科相关知识和新闻业务基本技能外,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未来发展自由选择主攻方向。

3.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方向

在网络传播技术手段日益更新,全球信息化浪潮快速推进的当今时代,网络作为新型传播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网络传播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网络传播引出的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本研究方向立足于新闻学、传播学的学科基础,集中探讨网络传播所带来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现象,是传统新闻学、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新扩展和新延伸。本研究方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国内外网络和新媒体传播面临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涉及社会运转多个领域和层面,具有跨学科和交叉研究的倾向,力求揭示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传播的内在规律。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网络传播历史发展和现实运作入手,在把握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数字化传播大背景下、代表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发展方向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
本方向研究将着力揭示网络传播和新媒体传播活动的过程、环节、要素和效果等的基本机理,从新的学术角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传统传播活动在网络生态环境下的新问题新变化,加深和丰富对传统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研究成果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宏观上,对我国的新闻传播、网络传播活动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提出建立在规律性认识基础上的学术透视;在微观上,结合我国网络传播的实践,结合与传统传媒行业的比较,研究网络传播的手段、受众、发展和规制等问题,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建构良好的舆论与传播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的整体建设。
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研究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科学语言,对于新闻传播、网络传播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认识和把握,具有缜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外语和电脑,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研究人才。
本硕士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也拟采用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共同辅导和培养模式,以利于人才的迅速成长和全面发展。

4.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

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报刊理论和实践研究,探讨报刊传播新闻、沟通情况、阐扬观点、引导舆论、传授知识、刊登广告、提供娱乐、经营管理的历史、现状和规律,重点是研究中共党报党刊对大陆所有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主流文化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研究党报党刊采(采访)编(编辑)评(评论)特点、运行模式、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及与非党报党刊的竞争与互动研究报刊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与互动。

强调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训练不断线,了解国情和业界前沿问题不断线,英文学习和中文写作不断线。坚持知行统一,新闻报道与新闻科教并举,以做党的耳目喉舌为依归。即:所培养的人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深厚的治学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在报刊等媒体独立从事采编评工作,能在科研单位独立从事新闻研究工作,能在高等院校独立从事新闻教育工作。

拟采用双导师制。首批聘请《人民日报》评论员、高级编辑李长虹,北京日报社《新闻与写作》杂志副主编、主任编辑郭栖栗,《中国海洋石油报》总编辑、主任编辑赵利,《漯河内陆特区报》总编辑、高级记者熊焕业,为兼职导师。由本校教授王武录与他们共同指导“报刊理论和实践”方向的硕士生。

报学是新闻学的基础,报刊是倍统媒体,又是强势和主流媒体之一;大陆报业更是当今朝阳产业之一。本校招收“报刊理论和实践”方向硕士生,且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预期人才需求前景较好。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