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刚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010)82317132 传真:(010)82316100 电子邮箱:
基本情况: 男,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材料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于1983年初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物理冶金与材料系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离子辐射下材料的稳定性研究。1986年底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教。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和新材料研究开发工作。1994年获指导博士生资格。在金属间化合物、轻合金、材料显微分析和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微观机理等研究领域有较突出贡献,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120篇。有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先后赴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艾伯塔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工程学院,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及日本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讲学或从事合作研究工作。常为著名的英国《Philosophical Magazine》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主编出版《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一书。与陈昌麒教授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任高性能新型结构材料课题组负责人。 研究方向: 轻合金理论及新型轻合金开发 在燃料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下,现代社会对情形材料的要求极为迫切,成为二十一世纪初新材料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之一。本课题组长期从事铝合金和镁合金的合金化理论及其强化机理的研究,目前主要承担铝锂合金的强韧化理论和应用研究,镁合金的半凝固成型加工研究和轻金属泡沫加工工艺的研究。(主要资助来源: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资助) 金属间化合物的理论及其应用 金属间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类金属按一定化学比组成的化合物,其特点是原子倾向于异类原子毗邻,从而形成有序结构,原子将以金属键、共价键或离子键混合结合,因此兼有金属的塑韧性和陶瓷的高强度,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的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对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承担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合金化、力学行为、加工工艺和显微组织控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还承担Co2AlTi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资助来源:国防科技语言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项目) 合金组织的超细化工艺技术研究 我们现在大量使用的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如晶粒)都是在微米尺度。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材料的微观组织尺度细化到100纳米以下,其力学、物力和化学性能都会与传统材料明显不同。因此,纳米材料及其相关的纳米科学与技术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可能带来工业革命的科学研究领域。目前主要开展铝合金的大变形超细化的工艺技术探索研究,通过晶粒的超细化(100纳米尺度)和纳米沉淀相强化大幅度提高合金的强度和韧性,以期获得具有超高强度的超金属(Super Metals)。(主要资助来源:航空基础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 科研成果: 开设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