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生老师简介:李谋渭 |
热 |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生老师简介:李谋渭 |
|
北京科技…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0 |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
|
|
导师姓名 李谋渭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38年7月 技术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所在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机械设计及理论
研究方向 1、机电系统动态行为、控制与理论 2、机电系统智能化 3、高效高精高性能轧制系统技术及理论 4、机电系统效能判断、仿真与创新技术及理论 1981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小传
出生于广东潮州。60年大三时提前任北京钢铁学院力学教师,63年机械系本科毕业,81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89-91年到英国合作研究,94年被聘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98年任北京冶金设备学会副主任。现为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统动态行为、控制与智能化学术梯队负责人。63年至今先后在一机部重型机械研究所,第二重型机器厂、北京科技大学从事大型工业机械研究、设计和教学。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重点是机电系统动态行为、控制与智能化。该方向是以机电系统为对象,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优化论、智能论、弹塑性及强度理论、离散方法、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机为试验研究手段,着重解决工业机械机电系统出现的重大问题,研制新型机电系统,充实发展其中的学术理论。主要内容有:(1)机电多元复杂系统动力学。与英国Fletcher.J.D 博士合作解决英国某钢厂液压AGC振动控制问题;采用"变形区摩擦控制技术",消除铝箔轧制振痕,年效益800多万;完成国家"九五"攻关,开发交交变频传动系统机电耦合与解耦控制模型,降低多台大型轧机主传动系统动载;总结边缘交叉学科理论,开设"机电系统动力学"作为本专业博士生必修课程;(2)机电系统综合效能判断。 参与"4200 mm厚轧机效能判断与开发",达国际先进水平,增加利润1400多万,获冶金部86年和国家8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1350 板坯连铸机效能研究",年效益1000万以上;对日本引进轧机和德国引进挤压机效能判断,获索赔费近千万;提高年产100万吨冷轧带钢的1680冷连轧机效能,板形废次品率下降1.05%;(3)新型机电系统的开发。参与国家重点工程6150,6170的开发;负责上海高精度冷轧机组设备开发,达国际先进水平,获上海冶金科技一等奖;负责高速高精轧制工艺和控制技术的开发,达国际先进水平,获97年两个部级科技二等奖;年效益达4405万元;张力传感器系统获国家专利;近两年里负责的淬火控冷系统和合作开发的4300轧机轧后控冷系统已投产见效,第一批技术已经推广到4200轧机ACC工程和2400中板TMCP工程上;参与大型测压头研究和测试,获87年省科技一等奖;(4)机电系统人工智能方法的研究应用。对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时变性强系统,引入人工智能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轧制力模型,张力AGC模糊控制技术,综合遗传算法在冷连轧机优化中的应用,冷轧平整机多Agent协同优化模型的开发,轧机专家系统等一系列研究,促进机电系统及控制研究的进展。 近十年,负责国家"九五"攻关三项,重大研究课题14项,年效益上亿元。研究工作强调学术性、实用性、先进性、创造性和协作性。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生12名,有的获宝钢一等奖学金 |
|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生老师简介:王长松
下一条文章: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生老师简介:邹家祥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