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是一所已有近50年建校历史,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七大学科,并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专业比较齐全、优势较为突出为其重要特色的多科性财经类大学。 我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含企业管理系、商务管理系)、会计学院、劳动经济学院、信息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含财政系、金融系)、人文学院和公共管理系、安全工程系、城市经济系、经济系、法学系、统计学系、外语系及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教学单位;还设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MBA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学院和对外文化交流学院。本科教育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贸易经济、保险、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法学、社会工作、广告学、传播学、英语、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28个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经济法学、人口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财政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BA)授予点。其中,数量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区域经济学和经济法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校有一支力量较强、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1411人,其中专职教师602人,专职教师中教授75人,副教授263人,讲师216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14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3人。目前全校共有各类在籍学生19300余人,其中研究生840人,全日制本科生8239人,高职生1056人,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300余人,港澳台学生12人,成人夜大、函授生8847人。 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重视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教学成果和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建校近50年来,已为北京市和全国各地输送各类毕业生5万多人。学校设有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北京CBD研究中心、公司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还设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我校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人口与经济》、《当代经理人》等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 我校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在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商务中心区(CBD);西校区在北京市丰台区,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丰台园内。在京郊还设有长城旅游学院(我校与延庆县合作举办的二级学院)和密云分校(我校与密云县合作举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26.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拥有中外期刊2500多种。学校重视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已陆续建成多媒体教室120余间、语音实验室19个,近几年来,学校共投入760多万元用于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教学为中 心,以育人为根本,在重视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并取得 了多方面的教学成果和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九五”以来,学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7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8项,来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2 42项;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3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1项、教育部奖6项、北京市奖18项、其他 省部级奖10项。 我校坚持开放式社会化办学,重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目前已与国外30多所大学正式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有学术交流与合作往来.我校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公会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举办的会计学硕士和注册会计师项目,是经国务院学位办和北京市教委批准的第一个在我国境内将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结合为一体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仅1999-2003年期间,我校就已公派教师和学者300余人出国(境)讲学、考察访问或参加各种国际会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决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内强实力,外树形象,推进改革,跨越发展"为基本方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开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