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平,男,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 职称:副教授, 学科部支部书记 教育经历: 1988年9月—1992年7月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 工学学士。 1994年9月—1999年7月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学专业,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2年7月—1993年8月 江西塑料厂第七车间任助理工程师。 1999年7月—现在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副教授、学科部支部书记 。
任教课程 1.本科生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方法、现代软件介绍 2.研究生 机器人学、机构学、机械动力学
【课题研究】 1、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高速轻质高精度机器人弹性振动控制研究”,负责人,2003—2006。 2、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柔性宏-微机器人操作性能与控制研究”,负责人,2001-2004。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柔性机器人的协调操作与动力学控制”,排名第二,2000-200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柔性机器人运动改善与动力控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排名第二,,2004-2005 5、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柔性机器人及其协调操作研究”,排名第二,2000-2002 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高性能机器人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排名第二,2001-2004。
研究领域: 机构动力学,机器人及控制。
【发表论文】 (1)Zhang Xuping, Yue-qing Yu. A New Spatial Rotor Beam Element for Modeling Spatial Manipulators with Joint and Link Flexibility.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0,35(3):403-421.(EI 和SCI收录)
(2)Zhang Xuping, Yue-qing Yu. Motion Control of Flexible Robot Manipulators Via Optimizing RedundantConfiguration.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1, 36(7):883-892(EI 和SCI收录)
(3)张绪平,余跃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新方法—冗余位形法. 机械工程学报,2000, 36(7):57-60 ( EI收录)
(4)张绪平,余跃庆.综合考虑关节及杆柔性的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8, 17(5):775-778
(5)张绪平,余跃庆.具有柔性关节和柔性杆的空间机器人频率特性. 机器人, 1998, 20(5):342-344(EI收录)
(6)张绪平,余跃庆.集中质量对柔性机器人振动特性的影响. 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9, 18(1):80-82 (EI收录)
(7)张绪平,余跃庆.空间机器人关节柔性与杆柔性的耦合特性. 机械设计与研究, 1998(增刊):135-139
(8)张绪平,余跃庆.柔性空间机器人的参量振动频率特性.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8, 17:7-9
(9)张绪平,余跃庆.冗余度柔性机器人的最优关节初始位形.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9, 18(5):692-694(EI收录)
(10)张绪平,余跃庆.提高柔性机器人承载能力的结构参数规划.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9, 18(6):931-933
(11)张绪平,余跃庆.提高冗余度柔性机器人载荷质量比的有效新方法.机器人, 2000, 22(5):390-396(EI收录)
(12)张绪平,余跃庆.冗余度柔性机器人自运动规划新方法.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 20(1):39-41
(13)张绪平,余跃庆.冗余度柔性空间机器人减振设计新思路.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 19(4):561-562
(14)张绪平,余跃庆.同时考虑关节和杆柔性的空间机器人驱动力矩分析.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 31:94-96
(15)张绪平,余跃庆.冗余度柔性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末端初始位置规划法.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 20(6):878-880 ( EI收录)
(16)张绪平,余跃庆.冗余度柔性机器人轻型化结构设计.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 22(4):60-604
(17)张绪平,余跃庆.基于可靠性和全局性的空间柔性机器人驱动力矩自运动规划策略.中国机械工程,2005。(录用待刊)
(18) 胥宏,张绪平,余跃庆.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动力规划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31(5):27-29
(19) 杜启联,余跃庆, 张绪平.PowerCube 模块化机器人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6):16-18.
(20) 刘迎春,余跃庆,张绪平.冗余度柔性协调操作机器人的动力规划.中国机械工程,2005,16(2)(录用待刊)
【获奖】 200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B类)。 2001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2001获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0获北京工业大学第三届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
联系方法 通讯地址: 北京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部 电话: :(010)67391702(office)67370081(home) 电子邮件:zhxp@bjp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