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全国高校考研招生简章
易考网2010年全年考试日历
各高校2010年考研专业课资料
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专 题 栏 目
  • 08年招生简章
  • 新闻·动态
  • 招考·分数
  • 院系·专业
  • 简章·目录
  • 最 新 热 门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
     [湖北]武汉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
     [吉林]中科院长春光机所2009年
     [陕西]西安通信学院2009年硕士
     [陕西]西安石油大学2009年硕士
     [四川]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200
     漳州师范学院2009年考研招生问
     漳州师范学院2009年研究生招生
     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接收外校推
     中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
    最 新 推 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相 关 文 章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招生简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生招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入学考
    北京工业大学06年招收研究生12
    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博士招生简
    Q
    导航: 易考网 >> 院校导航 >> 北京高校 >> 北京工业大学 >> 文章正文
     >> 北京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老师刘赵淼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老师刘赵淼简介
    北京工业…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9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刘赵淼,女,1970年6月出生, 博士,副教授,“九三学社”北工大支社委员。199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应用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工作于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程力学部,副教授。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发展计划。2004年9月——2005年9月,英国利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访问学者,获得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教学工作中,刘赵淼副教授承担了本科生“理论力学”、“气体、流体与粉体力学”和研究生“计算结构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和“燃烧问题的数值模拟”的主讲教学任务。曾获得“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2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媒体三等奖”、“2003年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提名奖”和“2003年北京工业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科研工作中,刘赵淼副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973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子课题“高温空气燃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固相振荡燃烧现象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项目“蓄热式高温低氧空气燃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以及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互补型蓄热高温空气

    燃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等科研项目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等纵向课题和航天部等单位的横向课题研究工作。

    刘赵淼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动力学、燃烧问题的数值模拟、薄膜涂覆过程分析和微流体装置。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文章经SCI、EI、ISTP和CA检索。


    --------------------------------------------------------------------------------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100022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程力学部

    电话:010-67392760 (办公)

    传真:010-67391975

    电子邮件:lzm@bjut.edu.cn


    --------------------------------------------------------------------------------

    教育

    1988.9—1992.7吉林大学数学系应用力学专业学习,理学学士。

    1992.9—1995.7吉林大学数学系计算力学专业学习,理学硕士。

    1995.9—1998.7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军事化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工学博士。


    --------------------------------------------------------------------------------

    工作经历

    1998.7—至今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程力学部,从事计算流体力学、燃烧问题的数值模拟及力学与多学科分析优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2004.9—2005.9 英国利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访问学者,获得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

    主讲课程

    本科生学位课

    理论力学
    气体、流体和粉体力学
    研究生专业课

    计算结构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燃烧问题的数值分析


    --------------------------------------------------------------------------------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流体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薄膜涂覆过程分析
    微流体装置


    --------------------------------------------------------------------------------

    主要科研和教学项目

    1. 国家973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之子课题“高温空气燃烧”,2001.1——2005.12,项目批准号:2000026300,子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软组织多物理耦合性能的基础研究”,2005.1---2007.12,项目批准号:30470439,骨干。
    3.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蓄热式高温低氧空气燃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2003.1---2005.12,负责人。
    4.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互补型蓄热高温空气燃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2003.1---2005.12,负责人。
    5.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纤维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设计的软件系统”,2002.1---2004.12,骨干。
    6.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固相振荡燃烧现象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1999.9---2001.9,项目批准号:1993007,负责人。
    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低速情况下柔性机械臂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1999.9---2002.9,项目批准号:3992004,骨干。
    8. 北京工业大学“211”基金项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主持人。
    9. 北京工业大学“211”项目“计算力学数值模拟实验室”, 骨干。
    10. 北京工业大学“211”项目“多媒体技术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主持人。
    11.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骨干。


    --------------------------------------------------------------------------------

    论文发表主要情况

    [ 1] 化学反应模型和固相化学振荡的若干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
    [ 2] 带有小剪切弹性板有限变形边值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
    [ 3] 反应NH4ClO4+Mg+K2Cr2O7的非线性化学动力学(I)—固相振荡燃烧的实验现象,化学学报,1999,Vol. 57(3)。
    [ 4] 反应NH4ClO4+Mg+K2Cr2O7的非线性化学动力学(II)—固相振荡燃烧的化学模型,化学学报,1999,Vol.57(4)。
    [ 5] 具有平方衰减项的平方自催化开放系统中的化学波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Vol. 20(5),754。
    [ 6] CSTR中三变量连续放热化学反应模型的非线性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Vol. 3。
    [ 7] Experimental study on oscillatory solid phase combustion,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ergetic Materials ”,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Beijing, 1996, 341.
    [ 8] A short review of some pyrotechnic systems with oscillatory burn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ergetic Materials ”(II),
    The Publishing House of Ordnance Industry, 1997, 60.
    [ 9] 固相振荡燃烧实验及其非线性特性的研究, “非线性科学的理论, 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 133,1997
    [10] C6H12N4+Mg+KClO4+SrSO4系统的固相振荡燃烧实验研究,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北京,8.20—8.22,1998。
    [11] 非线性化学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科学进步与学科发展,周光召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2] 固相振荡燃烧模型的非线性化学动力学分析,非线性动力学学报,1999, Vol. 1。
    [13] 多孔介质中热对流二次分岔的数值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Vol. 1。
    [14] 烟火剂中的振荡燃烧现象,火工品, Vol.4,1999
    [15] 具有平方和立方自催化反应机制化学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兵工安全技术,No.103,2000年第5期,15-20,2000
    [16] Global Dynamics of a Parametrically and Externally Excited Thin Plate,力学2000,2000
    [17] Global dynamics of a parametrically and externally excited thin plate, Nonlinear Dynamics, 24 (3): 245-268, 2001
    [18] 线性热反馈控制的两变量放热化学模型的非线性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Vol.27,No.4,406-411,2001
    [19] 几种工业薄壳结构的分析与优化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学报,Vol.27,No.4,383-389,2001
    [20] 凸肩接触面光滑滑动时叶盘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Vol.27,No.4,451-455,2001
    [21] 单晶硅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器流场初探,北京工业大学学报,Vol.27,No.4,483-485,2001
    [22] 罐形容器的有限元数值分析及优化设计,MSC中国解决方案论坛,2000
    [23] 钟鼓型薄壳应力和位移变形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仿真的现在和未来,MSC中国解决方案论坛,2000
    [24] C6H12N4+Mg+KClO4+SrSO4系统的振荡控制和安全分析,安全与环境学报,Vol.2,No.1,7-10,2002
    [25] 逆向式高温空气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工业炉,2002,24(2),1-4
    [26] Safety Analysis of Non-isothermal Three-variable Auto-catalytic Chemical Kinetic Model,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Press, 962-966, 2002 ISSST, Beijing.
    [27] Numerical Analysis of HTAC System with Different Gas Inlet Direction,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10,Shanghai.
    [28] 氧气浓度和预热温度对逆向式高温空气燃烧系统影响的数值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第30卷,145页,2004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