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法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1、公法
2、法系
二、判断题(本题共19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9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原始社会的习惯就是习惯法。
2、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
3、法律效力的一般原则是不溯及既往。
4、侵犯人权的法是恶法。
5、司法人员首要的伦理规范是忠诚于法律,只服从法律。
6、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7、调解书、逮捕证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8、古罗马法中已经规定了公开审判的原则。
9、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实际上是判例法。
10、违法行为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11、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我国法律部门划分的主要标准。
12、在我国,广义的立法主体包括最高权力机关。
13、法律渊源就是法律的来源、源流。
14、司法权是执行立法机关法律的一种权力,主要指审判权。
15、行政处分包括行政制裁、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
16、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17、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8、义务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19、法的历史类型是依据法的传统和外部表现形式的不同,对古往今来的法律所作的分类。
三、论述题(本题15分)
从法的形式特征论述法的主要优点。
第二部分 宪法学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分)
1、国家结构形式
2、平等权
二、选择题(本小题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给分)
1、宪政的基本精神是( )。
A、建立有限政府
B、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C、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D、宪法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
A、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以及国务院秘书长
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C、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主席及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
D、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3、宪法的根本法地位表现在( )。
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其他法律不同
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 )。
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B、宪法是一切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D、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5、( )是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在反封建革命斗争中的著名纲领性文件,以后成为法国宪法的序言。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自由大宪章》
D、《人身保护法》
6、根据选举法,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产生。
A、上级任命
B、下级委派
C、直接选举
D、间接选举
7、任何公民,非经(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B、人民法院决定
C、公安机关批准
D、国家安全机关批准
8、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 )行使。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9、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 )。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苏俄宪法
10、根据宪法,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域包括( )。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乡
11、(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审理( )一案,开创了由最高司法机构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的先例。
A、麦卡洛克诉马里兰
B、马伯里诉麦迪逊
C、辛普森
D、弹劾约翰逊总统
三、分析题(本题10分)
某市人民政府为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加快市区街道改造步伐,发布了《关于营运性出租车收费问题的规定》。该规定要求,一切营运性出租车必须向交通管理部门交纳道路建设费、增容费200元,逾期不交者将追究法律责任。作为该市出租车司机的赵某认为,该规定属于乱摊派的范围,因而请求人民法院依据宪法和法律撤消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则认为,该规定属于市政府的行政规定,法院不能受理此案,并告之赵某向省政府和省人大反映情况。赵某则认为法院不履行职责,不公正,因而一定要法院受理此案。(请运用有关宪法和法律知识,对此案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
一、填空题(本题共2题、4空,每空1分,满分4分)
1、夏商统治者在君权神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和----的神权法思想。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特权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质剂”是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
2、春秋时期,郑国执政予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3、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和《约法三章》。
4、自唐律开始,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制度。
5、“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6、《大元通制》是元英宗时期制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7、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8、1906年,清政府改刑部为法部,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宪法文件是《中华民国宪法》。
10、1934年1月,工农民主政权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修改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条文。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8分;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 )。
A、五过
B、五听
C、五刑
D、五善
2、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
A、家罪
B、公罪
C、公室告
D、非公室告
3、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 )。
A、充军
B、发遣
C、枷号
D、廷杖
4、在抗日民主政权后期制定的各种宪法性文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5、唐朝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为( )。
A、大理寺
B、御史台
C、刑部
D、法部
6、清政府在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A、《大清律例》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
D、《暂行新刑律》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吕刑》
B、《法经》
C、《禹刑》
D、《唐律》
8、1864年清政府和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特殊审判机构,称为 ( )。
A、化外人
B、会审公廨
C、观审处
D、领事法院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分)
1、唐律疏议
2、马锡五审判方式
2000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考试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法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公法:是指国家或国家与个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包括行政法、组织法、财政法、刑法等。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于古代罗马时期,一直沿用到今天的欧洲大陆法系。
2、法系:是根据若干国家和地区基于历史传统原因在法律实践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而进行的法律的一种分类,它是这些具有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的总称。西方社会存在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论述题
法的形式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征象和标志所在。包括四个方面: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法律具有规范性:法律具有概括性,可以反复被适用;法律具有效率性,作用是高效率的。
2、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3、法律具有利导性。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
4、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法律具有程序性。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和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
第二部分 宪法学
一、名词解释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我国属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2、平等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含义如下:(1)守法上的平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2)司法上的平等,任何人的合法利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3)反对特权,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二、选择题
1、A
2、D
3、ABD
4、AB
5、A
6、D
7、AB
8、C
9、A
10、ABC
11、D
12、B
三、分析题
(1)某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营运性出租车收费问题的规定》属于在其职权范围内的行政命令。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但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3分)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因此,赵某认为市政府的行政命令违法,有法律所规定的诉愿权。(2分)
(3)根据我国宪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而无权审查并撤销人民政府的行政命令。(1分)我国宪法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决定和命令有权变更和撤销。(2分)因此,法院告诉赵某向省政府和人大反映情况是符合宪法法和法律规定的。因为省政府是市政府的上级行政机关,领导和监督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而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权力机关,有权监督行政机关工作,(1分)赵某应当听从法院的司法建议,采用正确合法的途径反映情况,解决问题。(1分)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
一、填空题
1、天讨 天罚
2、八议 官当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C 7、B 8、B
四、名词解释
1、唐律疏议: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命长孙无忌讳等人撰定律令,完成12篇500条的《唐徽律》。第二年又完成“律文”的疏议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并将疏议附于律后,颁行于全国,称为《永徽律疏》。后被称为《唐律疏议》。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代表性法典。其特点:①礼法合一; ②科条简要、宽简适中;③用刑持平;④语言精练准确,立法技术高。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高度的成熟性、典型性、代表性,影响宋元明清的法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影响到朝鲜的《高丽律》、日本的《大宝律令》、越南的《刑书》等。
2、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1943年,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同志通过巡回审判,及时纠正了一些错案,解决了缠讼多年的疑难案件, 被称为 “马锡五审判方式”。特点是:①实事求是,深入农村,调查研究;②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审判与调解相结合,司法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断案;③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严格依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形式。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