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开始报名,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把教育学、医学、历史学三门学科由原来的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自主阅卷调整为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本报曾采访教育专家,对此改革有不同看法。不过,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这一改革得到了考生的欢迎。
统一出题比较公平
按照今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教学[2006]9号>》(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三个学科门类的基础、专业基础的考核将合并为专业基础综合的考核。初试科目调整为三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政治理论、外国语科目的满分值仍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科目满分值为300分。而专业基础综合考分虽然增加,但是考试时间仍然是180分钟。
在调整中,三个学科门类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初试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将实行统一命题。其中,对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各设置一门统一命题科目;医学门类设立西医综合和中医综合分别统一命题。
对于统一命题的改革,记者采访过的考生大都表示,这对考生来说很公平。去年毕业于河北某大学的肖蕾表示,她去年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时,对专业的考试很难把握,因为学校只是列出一系列的参考书目,没有较为详细的考纲,复习起来难以抓住重点。今年不仅有了统一的考试大纲,而且大纲把考试的要点都一一列出来,这对她来说,复习可以按部就班,避免了无头绪的状态。
在一些考研的BBS上,还有学生表示,统一出题可以将自己选择学校的期限再推后一段时间,同时也不必花费到报考学校参加辅导班之类的费用,复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此外,在一些考研论坛上有考生表示,此次改革,教育部收回三门学科出题的权力,目的可能是为了像高考那样统一命题、统一划线,防止考试过程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出现。
对于此次改革,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是适应社会民主意识和个人维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教育考试公平的需要。因为随着研究生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研究生招生工作能否做到公平公正非常关注,加之大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需要不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更好地解决分散命题存在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有考研辅导专家表示,实行统考,对考生来说非常有利,至少实现两方面的“公平”。一是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二是对跨专业的学生有利,以前跨专业考研的难度相当大,但实行统一后会相差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家相对公平。同时,统考还可以用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统一选拔专业人才。
具体环节有待完善
采访中,也有考生表示统一命题的方式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的考生宋增平表示,报考医学专业的考试题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内容也有所增加。从考试大纲来看,今年西医综合的试卷总题量为210个小题,其中前150题是所有考生的必答题,151题到180题为报考基础医学专业的考生的必答题,181题到210题为包括临床医学专业考生必答题。不过,今年医学考试大纲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明确地给考生指出来,如后30个选做题包括哪些方面的题、包括哪一方面的内容,再如今年新增的诊断学,究竟是放在后30个选做题里面,只让临床型考生答,还是放在前150个题里,让所有的考生都答,类似这样的问题都让考生有些犯难。
另一方面,也有考生担心,全国考生都用一张试卷,录取分数会水涨船高,竞争压力会加大,这对考生不太有利。今年刚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专业的一名硕士生表示,改革后,历史学科的考试对于基础扎实的考生来说,初试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对于偏重深度、缺乏广博历史知识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在新的考试模式下,注重的是基础和知识体系。他坦承,要是参加今年的考试,自己没有把握一定能过。也有考生表示,这要求本科生在学习时不能只盯着要考试的科目,必须扩大专业学习范围,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避免所学视野过窄。
初试复试比重对半开
统一命题,也就意味着各个学校在初试时考察考生的机会没有了,其潜台词是高校只有在复试时加大考察力度和权重,才能录取学校满意的学生。
此次改革方案中,对于高校研究生招生单位如何组织进行复试工作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从近一年来自教育部的声音不难看到,加强复试比重是重要趋势。而统一命题是否能从教育部层面来根本解决重初试轻复试的问题呢?
今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复试权重,按照这一意见,初试与复试的比重可以达到对半开的比重。
在今年教育部召开的第八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介绍,在《指导意见》中,强调了复试的制度性建设。一方面强化了复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基础性环节。另一方面还扩大了复试的权重。教育部首次明确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至50%.还有就是明确了实施复试工作的权力、责任主体和管理职责。也就是说要形成招生单位全面负责,校、院或者说校系两级管理,导师、专家集体考察这样一种体制。
在复试中,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不仅要求学校要形成更加科学的考核体系,还要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原则上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考察,在具体操作上明确规定,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以及在科研和相关实践中表现突出,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加分,进入复试成绩,并由复试小组会议提交说明材料备查。而对程序公平的管理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要求学校实行三公开,即复试的具体要求要公开、复试的办法要公开、复试的结果要公开等。
但是,对于复试的这道关卡,一些考生还是表示出不少忧虑。比如有人表示,由于今年只有初试制度的改革,而复试考试以及国家划定的分数线、各个研究生招生单位怎么制订相关制度等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明确配套措施,这无形当中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迷茫。
一位医学类考生表示,就初试而言,基础和临床类考生用全国统一试卷,不同院校的分数更有可比性。但是另一方面,复试的地位在所占的比例增加后,对于招生录取与否的影响肯定更大,但如果不能规范学校有操作过程的话,也就不一定能保证录取的公平和公正。一位历史学类的考生也表示,由于自己是跨专业考试,即便初试过关了,复试中也不太清楚究竟要抓住哪些专业课的重点进行复习,而复试所占的权重又这么大,“自己心里挺没底的”。
对于考生的忧虑,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加强监督保障有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要执行考场监察和巡视制度,进行全程、全面有效的监督。二是要保证申诉渠道畅通,广泛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三是要实行复议制度,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过调查属实,招生单位要组织复议。再有就是要对违纪、违规人员严肃查处,追究其责任。
在复试权重加大以及如何衡量考查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问题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肖川表示有喜有忧。喜的是各个高校能有更大的自由度来衡量和考察考生的潜质,以避免高分考生缺乏创新思维。
肖川表示,就自己选拔硕士生来说,主要是在和学生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考察学生的创新潜质如何,即是否具有一定的悟性和灵气。这可以从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思路等方面看出来。忧的是如何保证复试小组成员的公心和鉴赏力。复试权重加大以后,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但是同时量才的自由度加大以后,也会滋生更大的腐败空间。因此,确保复试的公平与公正,不仅需要复试小组的自我监督,同时也需要有一套透明、公开的考试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监督中来。
对待改革专家看法不一
教育部出台改革政策的初衷,一方面使得初试的集中度增加,另一方面使得招生单位选拔人才的自主性得到提高。
对于此次改革,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曾提出自己的质疑。他表示,国家统一命题考试会使高校研究生教育办不出特色,可能太绝对。研究生教育的特色的形成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校内校外的,还有国家政策。但其中核心因素之一便是招生考试的自主权。如果在招生上,不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来进行招生,那就丧失了办出特色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校要个性化发展,但各校招收的学生都一样,都是一张卷子考出来的,就像高考一样,那怎么能保证研究生教育的个性?对于复试,别敦荣认为,如果不能在招生考试的第一个环节进行个性化考试,期望在复试里去控制和调节,达到招生的个性化,难度较大。
而肖川则表示,他对此次改革持肯定态度,因为改革总是需要进行尝试。从出题方式的改变来说,全国统一出题可以聚集更多的专家学者,有助于试题质量的提高。从以前各个学校自主命题的方式来看,往往是一两个人出一套试卷,可能出现试题有所偏颇的情况,由于现在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考生来说不太公平。在统一出题后,考试有助于考察学生在专业范围内的综合知识。
对于统一考试涉及的考试经济利益的问题,肖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防止权力寻租的倾向。按照他的建议,教育部考试中心是一个公益性质的国家机构,不是一个商业机构,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持,因而不能将经济利益作为追求的目标。所以,其在相关的报名费、辅导材料等方面的定价可以低一些,利用国家补贴给予广大考生经济上的实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教育部考试中心垄断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利益的嫌疑,一方面能更好地体现其作为服务社会的机构的公益性质。
相关链接:2007年考研复试难度将增加
考研专业课统考将使复试更被受重视
考研网校“考研复试应试技巧班”招生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