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应届毕业生张君面对考研和工作,用了“设身未来法”进行选择:想想每个选择对应的未来,哪一种状况更能激起自己的热情、斗志和学习欲望。在这样的比较中,心中的天平明显偏向了工作。得出在校园里待了16年,更想把自己放到一个生存的环境中去学习、去寻找方向。找工作这几个月来,碰到了不少研究生,有很牛很牛的,也有被他PK掉的。(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我赞同张君的选择,从他的这篇文章中我读出了一名大学生的纯真和初踏入社会的无限憧憬。他认为只有热爱研究钟情学术的和有明确目标希望用研究生3年全面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才应该去读研,真的是这样吗?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有大多的弊端要改革,考研不适合所有的人。但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理性选择考研与工作才是明智。
中国两千多年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人们观念中根深蒂固,太多的中国人希望下一代是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人生之路,以致高校连年扩招,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毕业生涌入入才市场找工作,如今想找好的工作,没有高的学历你有时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七八年前,本科生想找个稳定的工作是不难的,而现在,稍微好一点的工作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前几天,成都一所中学招聘教师,两个岗位引来100多研究生来竞争,其中还有一些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三年前,优秀硕士研究生“211”大学就愿意接收,而现在一般的本科院校进人就要求博士文凭,更别说那些“211”大学了。你纵有万般武艺,社会不给你展示的舞台,怎么办。前一段中央机关招公务员,两个两个岗位引来8000多名竞争者。这种现象不正常,但这种现象的转变需要过程。
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端,是否考研应该理性的看待。一个人接受了研究生教育有所付出必定有所收获,不能拿个别研究生的表现来否定研究生的整体。横向比较的同时也要纵向比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得考研与工作要的选择。考研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上研究生是一个人水平能得到提升,更能得到好的就业机会,两全其美,这也是这几年考研热一浪高过一浪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能够读研是一件好事。真正的明智选择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理性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