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 充值卡 | 客服中心 | 投放广告
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
导航: 易考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考研新闻 >> 文章正文
最 新 图 文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吸引大学生到基层 研究生月补助上千元
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前5名4家是本土企业
大学生求职出新招展示自己 将博客网址写入简历
大学生校外租房成为社会现象 大部分为准备考研
读研情结深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留守考研成“校漂”
不仅仅是造一把椅子 大学生创业面临五道坎
戚区招聘大学生村主任助理 引来研究生本科生
留校大学生忙考研 800人教室座无虚席
实习考研上培训班 大学生暑期忙充电
天津:大学生瞅上考研市场 借机当起“二房东”
考 研 资 讯
新闻动态 考研新闻 热点动态 地方新闻
报考指南 考研常识 考研贴士 政策法规 考研大纲
院校导航 全国招生院校考研信息汇总
复试调剂 复试常识 复试指导 调剂点拨 录取调剂
复习指导 英语复习 政治复习 数学复习 专业课复习
  历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名师导航
专业学位 MBA EMBA MPA 医学考研网 GCT-ME MPH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会计硕士 在职考研
经验心得 考研故事 考研经验
考博专区 考博新闻 招生简章 复习指导 试题资料
全国考研资料地区导航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G甘肃 G广西 G贵州
 H湖北 H湖南 H河北 H河南 H黑龙江 J吉林 J江苏 J江西
 L辽宁 N内蒙 S上海 S四川 S山东 S山西 S陕西 T天津
 Y云南 Z浙江 Z中科院 教育学统考 心理学统考 历史学
 (全国资料由易考网提供,点击www.chinakao.cn发现更多)
 >> 大学生校外租房是与非 禁租令解不解禁都尴尬         
大学生校外租房是与非 禁租令解不解禁都尴尬
佚名 文章来源:考研信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1 11:58:00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早在2004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原则上要求”不允许高校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实需在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

    不过400多天的2005年,议论还没有平息,教育部又下发新的“住宿管理通知”,这次却没再提及“禁止大学生校外租房”。

    但是关于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就此结束。

     07学年即将到来,教育部日前发出大学生校外租房“禁租令”,要求从2007级新生开始,各地高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尽管大学生住宿条件日益改善,但仍有不少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禁租令”行得通吗?

    而对于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各方都有不同的看法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大多数学生的“理想”。


    大学生讲述校外租房的4大理由

    面对教育部关于“高校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在校外租房”的声明,学生们不以为然 

    时下,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活动空间”,不少大学生喜欢在校外租房。不可否认,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外租房居住是否安全,自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教育部表示,原则上不允许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在学生群体中又掀起了不少的波澜。为此,记者走进了部分大学生的“家”中,听他们讲述在校外租房的点点滴滴。

    校外租房,他们都有理由

    日前,教育部表示,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履行相关备案手续”。这里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对在校内宿舍和公寓安排确有困难。”此外,2007级及以后的新生要保证按班级住宿,其他年级在校生没有按班级住宿的,要制定计划,在3年内逐步实现按班级住宿。

    据了解,这是教育部2005年对高校学生校外租房问题上稍微“松口”后的又一次政策回归。那么,为什么还有部分学生倾向于校外租房?就此问题,记者对惠州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搬出集体公寓,自己租房居住的比例正逐年加大,能够“自由”生活似乎是很多大学生的向往。学校的教师村、学校附近的公寓,成了学生祖房的好去处。

    理由1为了考研“谢绝一切干扰”

    参加完2007年研究生复试的小莹,对于教育部的禁令有点不以为然。她告诉记者:“我觉得宿舍里实在太吵了,每天我的学习时间都要受到限制,还要处理宿舍里的各种关系。我并不是一个爱交际的人,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读我的书,在外租房可以让我有更多时间学习。”据悉,像小莹这种为了考研图安静而租房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

    今年中文系大三的小芬也想加入“考研族”。“往年的师兄师姐考研时都喜欢在校外租房子,图个安静。特别是考研准备进入了冲刺阶段,更是忍受不了别人的干扰。”她说,虽然这在经济上是一项额外支出,但是有利于自己实现考研目标,因而是值得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学生们大多认为学校的集体公寓条件比较好,但是往往住的人比较多,4~8人共处一室,彼此作息时间、学习习惯不同,难免相互干扰。况且现在学生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经常要参加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都太过拥挤,因此远不如“偏安一隅”,自己单独租房居住,从而谢绝一切干扰,专心复习备考。

    理由2性格不合“惹不起躲得起”

    “在宿舍里,感觉自己被别人排挤,生活一点也不高兴。”今年大二的小钟诉苦说,因为上铺的舍友经常在别人面前说她的小道消息,现在大家的关系闹得很僵。“艰难地熬过了一个学期,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下学期一定要搬到校外去。自己一个人多自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看旁人的脸色。”小钟说。

    惠州学院心理专家金老师表示,学生同住很可能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因而在集体生活中往往难以相融,甚至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因此,由于性格不合要求更换宿舍的学生很多,更有一部分的学生要么是不善于处理同学关系,要么是不习惯于集体生活,而选择在外面租房住。他们怀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避而远之,在校外租房营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空间。

    理由3在外兼职“晚归不太方便”

    “少了宿舍管理员的约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而且也不必顾虑同宿舍人的想法,音乐想放多大就放多大,晚上想几点回家就几点回家。”电子系的男生小伟毫不迟疑地说。他告诉记者,因为要在外兼职,总是要加班,回来都已经很晚,怕影响别人休息,因此他选择在校外租房子,“第二天清晨,又不怕被人从睡梦中吵醒。”

    而下学期就进入大四的经管系学生小许表示:“大四早已没课,忙于在市区找工作、实习,但是学院却在郊区新校区,我为什么不能找离实习地点近的地方租房?”

    采访中,记者发现,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做兼职、实习的大学生,因为上下班时间限制,在学校住宿十分不便,就选择了在外租房。其中,他们有的还明确表示不习惯学校严格的公寓管理制度。

    理由4学生恋人“享受二人世界”

    “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校外租房过我们的日子。”记者发现,在外租房的还有个别甜蜜恋人。他们表示纯粹图生活自由方便在外租房,平时在学校住,周末就在营造好的“小巢”里共度“二人世界”,拍拖一年的小苏悄悄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学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学校集体宿舍更不允许男生进入女生宿舍,也不适合于这些同学“过自己理想的生活”,因此在外租房居住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各方声音

    学生反对中立各执一词

    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反对之声自有看法。记者在惠州学院的宿舍里对30位学生做了随机调查。其中,有7位同学认为,学校硬件资源紧张,食宿条件差,根本不能满足他们多元化的要求。在外租房只要注意安全问题,不耽误学习,利大弊小。

    那么,如何看待自己身边的同学搬出学校集体公寓到外面租房居住呢?绝大部分同学都比较中立,认为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对此,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毕竟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崇尚自我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是从年龄上来说,还是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上来说,他们自己完全有权利选择理想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他们也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问题。

    政法系的小廖也表示,集体生活的确可以培养自己的群体意识和提高自己与人相处、交往的能力,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但是大多数同学租房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因此学校实在没有必要将他们管得那么死,相反应该多给学生一点自主性。

    然而,有8位学生觉得,租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通常父母给的生活费很难维持租房的费用,所以一般都要做兼职才能应付,那样的话势必影响学习。

    学校严格按照规定把关

    惠州学院学生处的一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在校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在校外租房,除一些特殊情况除外,并且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一同签字认可方能批准,管理上的风险自担。同时,还要登记备案,有学生在校外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大一的新生更是保证按班级住宿。

    惠州学院中文系的杨老师也表示,由于校外租房的学生越来越多,水涨船高,房租也是一天天地见长,这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肯定是一笔不少的负担。当然,如果是因为恋爱等不便公开的原因,那就更要反对,甚至强制性取消。他们的行为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无益,而且也违反了高校的具体管理规定,不利于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家长担心孩子在外安全

    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戴先生并不赞同孩子在校外租房。戴先生认为,由于长期在校外住宿,与社会接触时间久了,有一些大学生的行为很不符合在校学生的身份,而且在外租房住宿既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也不能保证自己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教育部禁止大学生在外租房的规定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的措施。

    “孩子社会经验少,主要担心不法中介专门对他们进行诈骗。”在江北工作的张女士表示。

 今年7月以来,教育部连续就在校大学生的管理问题下发通知。一则通知称:从现在起,高校须建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对于已婚学生合法的生育,学校不得以其生育为由予以退学。另一则通知说: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2007级新生及以后的新生要保证按班级住宿。
    
    就教育部的两则通知,记者走访了复旦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等多所高校,这些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均表示,以前,凡有上级部门的规定都将按照精神写入新校规,但今年的这两则新规定却很难纳入校规,今年9月份开学时,学校的《学生管理条例》不会因此有什么改动。
    
    松江大学园区某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认为,如果同时写入校规,显得矛盾,难道学生结婚、生育了,还能和其他同学住同一宿舍吗?这位负责人同时说,校规对于在校大学生结婚、生育的问题,是回避的,不说允许,只是说不再处罚,这样操作是为了表明学校的态度,并不鼓励学生早早地结婚生育,读书期间还要以学业为重。
    
    西南片某重点高校的学生处处长刘老师表示,教育部的通知不能光从字面理解,还要考虑其背景和出发点。比如,禁止学生校外居住,主要是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同时防止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待遇不同的现象;又如,关于在校学生的生育问题,主要是考虑到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不能以校规形式作硬性的规定。刘老师说,学校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总体的原则是,以“人性化”角度出发,尽可能帮助解决学生的困难,既要做到为学生服务,也不违背高校教书育人的原则。

教育部日前再次强调:各地高校从2007级新生开始按班级住宿,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大学生住在校内集体宿舍可以保证学生安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举多得。但有人认为,集体宿舍软硬件设施、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禁租令”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彻底执行。

    ■集体宿舍:安全、经济

    这一“禁租令”出台,实际上已是教育部近几年来在此问题上的第三次表态。

    2004年,教育部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2005年,教育部有所松口:“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此次教育部再度“禁租”,引起广泛关注。

    为何重发“禁租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媒体表示,组织学生按班级住宿,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健康成才。

    目前,高校内因班级或集体住宿引发的意外事故相对较少,而学生在校外租房却频频出现煤气中毒、遭遇偷盗抢劫、杀害以及因孤独寻短见等事故。

    同济大学英语系大二学生潘维怡说,集体生活可以让大家学会容忍、合作和珍惜等很多东西,校外租房“不利于互相监督促进学习”,住在学校集体宿舍是大学生们比较明智的选择。

    ■租房一族:自由、方便

    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不少大学生选择外出租房。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宋璐表示,大学宿舍一个房间要住8个人,大家作息习惯各不相同。平时也就罢了,但考研的时候就不行了。“有的人早出晚归,有的人睡得早,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不少同学校外租房就是为了能休息好,有个清静的学习环境。”

    “高校宿舍不乏一些‘非人性’条文,让大学生们倍感压抑。”上海水产大学一位姓康的同学认为,有些高校集体宿舍规定晚上十点熄灯,热水供应也有一定的时间,这些不容忽视的宿舍管理问题,也促使有的学生在校外租房,过他们喜欢过的生活。

    ■教育专家:变堵为疏

    教育部在此前两次类似规定最终都不了了之,让人怀疑一纸“禁租令”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熊丙奇说:“教授和学生朝夕相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而且成为一个温暖之家,这才是吸引学生入住宿舍的根本之举,比冰冷的一张禁令纸管用。”

    他建议中国高校向境外大学“取经”。例如,香港中文大学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老师,大多是教授,他们不但鼓励学生自发开展活动,而且还会策划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来给学生们开讲座,一起搞活动,开展语文训练、领袖训练、文化及健康训练、社会服务等,让学生有大家庭的感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羊凯江认为,对于年满18周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更应变“堵”为“疏”。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并热爱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针对校外租房者这一特殊群体建立特殊的管理模式,例如以加强安全教育、给他们买保险等社会服务形式加以管理。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