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 充值卡 | 客服中心 | 投放广告
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
导航: 易考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考研新闻 >> 文章正文
最 新 图 文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毕业生:考研VS求职 你准备就业吗
分析:近10年考研英语大作文材料选择与体裁
桂林2008年考研现场确认须知
湖北省2008年考研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7000多人
福州市2008年考研报名人数预计8500人
上海2008年考研现场确认须知
四川十五所高校考研确认现场
考研医学热门专业院校推荐(三)
考研医学热门专业院校推荐(二)
考研医学热门专业院校推荐(一)
考 研 资 讯
新闻动态 考研新闻 热点动态 地方新闻
报考指南 考研常识 考研贴士 政策法规 考研大纲
院校导航 全国招生院校考研信息汇总
复试调剂 复试常识 复试指导 调剂点拨 录取调剂
复习指导 英语复习 政治复习 数学复习 专业课复习
  历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名师导航
专业学位 MBA EMBA MPA 医学考研网 GCT-ME MPH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会计硕士 在职考研
经验心得 考研故事 考研经验
考博专区 考博新闻 招生简章 复习指导 试题资料
全国考研资料地区导航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G甘肃 G广西 G贵州
 H湖北 H湖南 H河北 H河南 H黑龙江 J吉林 J江苏 J江西
 L辽宁 N内蒙 S上海 S四川 S山东 S山西 S陕西 T天津
 Y云南 Z浙江 Z中科院 教育学统考 心理学统考 历史学
 (全国资料由易考网提供,点击www.chinakao.cn发现更多)
 >> [图文]“考研热”断点诱因追溯 考研热降温并非坏事           ★★★
“考研热”断点诱因追溯 考研热降温并非坏事
腾讯网 文章来源:腾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7 16:35:13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社会价值观、教育体制及考生自身搭建的“自我评价体系”如一张无形的网,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理智地直面考研与就业。

考研热降温并呈现拐点并非是件坏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作机会增多时,考研的人数自然会下降。

由于就业形势等因素,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很有可能在今后几年内保持这种有序、恰当、平稳的振荡,不会再出现大幅度的人数增加或减少。

 

“考研热”断点诱因追溯 考研热降温并非是坏事

资料图片

深度备忘

2007年1月,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比2006年略有增长。但是,在实际考试中,“考研热”突现降温拐点:上海出现高达20%的缺考比例;沈阳市的研究生考试报名考生较之去年减少了2852人。

考研的温度似乎突然降了下来,其原因到底是考生渐趋理性化了,还是该现象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我们试图将审视的目光投向教育体制与就业现实,同时又在若干与教育有关的领域中寻找答案。

1月30日,刚刚结束考研的沈阳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大四学生许亮便开始“网投”求职简历及准备公务员考试相关事宜了,用许亮的话说:“考研发挥得虽还可以,但还是要做求职打算的,毕竟考研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就业。挤不过独木桥,也不能掉到河里,一定要在河里提前放置一条自制的竹筏,划向自我生存的彼岸。”

“考研之于本科毕业生就像一个永恒的梦想,投入全部精力争取一把,即便不成功,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在职再考时,趟一次路。”其实,如许亮一样理性轻松地面对考研与择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在考研报名的前一天、在走向考场的一刹那、在考卷发到手的几分钟内,毅然缺席、逃离。

高等学校及考生所建立的“自我评价体系”影响考生抉择。

考生对“自我评价体系”的认知逐步增强

调查显示,今年上海地区考研的缺考比例约为20%,比起往年的最高缺考比例15%又上涨了5个百分点,达到历年之最。沈阳市目前尚未公布此类数据,但据参加1月20日工商管理硕士考试的考生陈依水回忆说,当日上午综合能力科目开考不足5分钟,后座一位女生便示意交卷。下午英语科目考试,不但该名考生没来,三十几人的考场约缺考三分之一。一位放弃考研的学生如是说:“我大学二年级就备考了,可就在报名现场确认的前一天,我忽然决定不考了。”沈阳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也对记者说:“朋友的女儿也是临报考前一天决定放弃的,原因在于拟报考的管理类专业要考数学,而文科院校本科大都没开设此科目,自学和补习了半年高等数学的她不得不放弃考研。”

【专家点评】沈阳大学教授姜伟:越来越多的学生理智面对考研,其中,高等学校及考生所建立的“自我评价体系”在逐步完善,而考生对其认知度也在加强。以一名大一本科生为例,在步入大学后谋划自己毕业出路无外乎考研和直接就业两种选择,而自己最适合哪个,除考虑自己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考研的机会成本外,还会通过英语的四六级成绩及数学成绩来看看自己胜券几何。其次,学年专业课成绩的变化也如一面镜子,比照大学本科生考研的心理坚信度。而一旦考生考前做过模拟考题,并对照标准答案后,便也为自己是否参加考试找到了最后的答案。总之,社会价值观、教育体制及考生自身搭建的“自我评价体系”如一张无形的网,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理智地直面考研与就业。

据对辽宁省内高校2007年毕业生资格审查上报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全省预计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9.4367万人,比2006年增加2.3920万人,增幅为12%。其中,研究生1.7413万人,增加4638人,增幅为27%,本科毕业生10.645万人,增幅为8%。加之师范类及在省外高校毕业回原籍的毕业生为数也不少,经预测及问卷调查,辽宁省高校应届毕业生60%以上想留在沈阳工作。

沈阳市就业服务局高级职业信息分析师高凤祥分析说,今年沈阳市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将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推到就业压力的起跑线上,向着就业需求终点赛跑。

就业还是考研?本科生不得不考虑机会成本。

就业压力导致部分考生放弃考研

辽宁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陈明月,寒假欲在沈寻求一份临时工作,不打算考研。曾经在媒体实习过的她,颇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媒体都是聘用制,更重视能力而非高学历。”

在新闻媒体,本科大学毕业生与研究生的薪金没有明显的梯次差别,假如一个本科生毕业后月薪2000元,研究生2500元,那么在读研三年期间,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工资所差不足2万元,而当本科生真正考取研究生,毕业后,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仍然摆在面前,而且赚不回与本科生的工资差,甚至连能否抓到像本科毕业时合适的工作都很难说。比较而言,不如像自己的学姐、学哥一样,先挤进新闻队伍,然后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充电,适当的时候再考取学位,做到两全齐美。

在很多大学本科生看来,考研无外乎有两大类学生:一类是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适合从事学术研究的;另一类则为逃避就业压力的学生。省内某高校研究生招考办公室的老师说:“有些考生惧怕就业,想在校园内逃避三年,其实抱有这种心理的考生比较脆弱,不但可能在沉重的考研压力下半途而废,而且在未来求职的道路上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相比之下,以‘短平快’为‘主打歌’的积极乐观面对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更有激情和耐力,即便与研究生在知识结构上、潜力上有一定差距,但实践证明,有综合能力的毕业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

应届毕业生大量拥入市场时,大多数企业由于不具备科学、客观选拔人才的机制,因此习惯采用提高学历标准选人的方式,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
毕业生难求合适职位,供求双方需沟通

【考生】中途放弃考研的大四学生赵炎炎说:“其实我平时的成绩足够支撑我拿出勇气来考研,可是鱼和熊掌很难兼得,考研备战最紧张的11-12月份,偏偏是用人单位提前招聘毕业生的最佳时机,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我不可能无动于衷,经常是一面准备应聘的简历,一面熬夜备战考研,可心里却担心鸡飞蛋打。”

【用人单位】沈阳机床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吴君介绍说:“其实早在去年的11月份,集团已经招贤纳士完毕了,集团共招聘400名毕业生,其中研究生占了十分之一,本科及本科以下毕业生占了90%。在选择人才时,学历很关键,但能力却是第一位的。”

在考研冲刺阶段,提早下手,猎劝第一梯队”人才,已成为目前国有乃至外资企业选择毕业生时把握的“天时”。也有很多考研的学生抱怨招聘方为什么非得选在备考这段时间招聘,希望各单位能在考研之后开始招聘。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却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用人单位自己选择人自然要科学经济地支配招聘时间。同时,用人单位也表示出这样的无奈,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生的基础科目比如外语、数学等比较好,但是技术性和专业程度不深,如果选择不对口的专业毕业生,选择本科生倒不如选择研究生实惠。面对如上问题,有关专家也提醒用人单位,减少人才浪费,最好与高等、高职学校建立研讨出一套科学、客观的选拔机制,避免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企业在年初进行招聘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这些企业本年度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做计划时,企业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而不看重学历,但是当应届毕业生大量拥入市场时,大多数企业由于不具备科学、客观选拔人才的机制,因此便采用提高学历标准的办法招聘人才,结果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进而误导应届毕业生,传达给他们“只有学历高才能好找工作”的虚假信息。

【专家点评】一些专家表示,考研热降温主要基于就业的考虑。目前,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都做过很多的分析,原因包括: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多年的扩招,使教育与市场需求不相接轨等。现在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广泛的长期的沟通机制,高等学校应该紧跟市场的脉搏跳动,考虑诸如市场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几年将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否应该专门开设就业辅导课程等问题。

考研热降温并呈现拐点并非是件坏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作机会增多时,考研的人数就会下降。

高等教育改革方向:青睐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

曾是直线升温的考研热虽然出现降温拐点,但能否真正降温还需时间考验。辽宁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由于就业形势等因素,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很有可能在今后几年内保持这种有序、恰当、平稳的振荡,不会再出现大幅度的人数增加或减少。”他同时认为,现在在中国出现的考研热现象和前几年欧洲、北美出现的考研热情况是相似的,在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作机会增多时,考研人数就会下降。然而,今年考研热降温现象能给社会警醒的是,目前的高等教育需要调整,应该对人才进行分层次培养,不能都是培养学术型的人才,而应该培养能被用人单位看好的技术型高级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上。

据透露,2007年研究生考试刚刚结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省内某高校便着手研究为学生就业寻找出路的办法了。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校帮助学生拓宽社会就业渠道的能力有限,毕竟毕业生接收权掌控在用人单位手中。因此,该校拟决定发挥本身所长,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本科生提升考研的比率。据有关人士透露,该校拟从大学一二年级起便给学生增加英语、数学等考研科目的课时,这一被业内人士看作“自我拯救”的一招自然给那些考研族一个“恶补”的机会,但有关社会学专家也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一招也许会提升学生考研成功的比率,但如果教育体制本身不改革,研究生培养得越多,针对性不强的话,同样增加就业压力,“人才高消费”成本投入越多,越浪费资源。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对高等学校教育也颇有微词,学校培养的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而用人单位急迫需要的高校又不能马上提供。比如,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呈现的“技工荒”与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呈现出的矛盾现象,给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

【专家点评】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闯指出:今年研究生热降温呈现拐点并非是件坏事,它给用人单位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命题: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等院校能否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一个实时变化的信息平台?研究生教育能否培养出创新型、高科技、高素质人才?诸如此类的话题,在考研热降温后重又被牵出。

随着考研热升幅降温,大量应屇毕业生提前压向人才市场,今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jijie0717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