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肖霞:复试挺顺利 落榜不服气
烟大女生郭肖霞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公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人物。
她在今年研究生考试中名列报考单位专业成绩榜首,而在复试后却未被录取。此事经其老师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在博客上披露后,引起多方热议。
或同情怜惜,或扼腕叹息,或出离愤怒,或泰然处之……郭肖霞的名字,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众人纷杂情绪的连接点,各种声音纷涌而至。
对考研者
是一次冲击
网络传播的力量不可忽视。
连日来,“郭肖霞高分落榜事件”引起众多网友热议,部分网站开通了在线交流供大众评说,多家媒体也相继刊登相关报道并发表看法。到记者发稿时为止,仅王全杰博客上《我考研分数第一,我却落了榜》的点击人次已近2万,近400人作了回复评论。更惹人关注的是,郭肖霞的报考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也于18日在网上对事件进行了回应说明。
撇开网络力量的助推,一个普通女生的考研遭遇如此吸引众人,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眼下的‘考研热’。”烟台大学研究生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这几年“考研热”有所降温,但考研大军依然浩浩荡荡。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追求梦想也好,逃避就业也罢,考研依然是很多大学生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心心念念的目标所在。很多学生把考研作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一个进步的阶梯,因此“这件事对正在考研或因复试落榜的考生来说,都会有不小的冲击。”
网上的热议也证明了这一点。对郭肖霞的遭遇发出评论的,大部分为有过考研经历或有考研打算的人。其中,同情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表达了情绪上的迷茫。
———“我也是到了决定考研的时候了。虽然学校可以提供很好的保研机会,但是我还是想自己考考,可是担心的,也是这样的问题。”
———“我是今年准备考研的,听了上述事件后感到有些后怕!我不认为成绩能代表多少,但是除了成绩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呢,谁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
对该事件抱淡然态度的网友也不乏其人: “我本身是大四的学生,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前不久的研究生面试把他们都吓得一愣一愣的。一个考她的会计专业的研究生,笔试成绩是众多考生中最高的一个,但是在面试的时候却连最简单的debit和credit都不会。考会计的研究生专业考试科目居然是经济学……所以即使考生成绩很好,他也可能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会计学生。那这样的第一名对于老师来说就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
信任缺失
触发公众情绪
“死于黑幕”还是“能力不足”?这是该事件公众情绪的焦点所在。
从网上留言来看,大部分网友对郭肖霞的“落榜”表示愤慨,认为据经验她很可能是被“潜规则”刷下的,“这就极度伤害了人们对
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信心”。郭肖霞的落榜究竟是何原因暂且不论。这份集体性的愤慨和声讨,隐含着公众尤其是考生对目前高校考研制度的不信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世界范围来看,适当增加学校招生自主权,把面试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国家教育部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也就是说,招生院校拥有复试的“一票否决”权。
“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面试确实很难保证没有猫腻。面试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会成为有些人搞不正当竞争的合法外衣,使考试成为走过场,不但在考研中存在,在其他考试中也存在。”一位新华网友的留言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问题在于,面试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主观打分。”王全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驻烟某高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导师告诉记者,“导师提问的语言、方式及考察的内容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出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强,与考生的沟通不畅,都可能影响考生的面试成绩。”该教授无奈地表示,通常所说的考研黑幕并非“空穴来风”。“每年招生考试时,都会有人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我,请吃饭或者直接到家里来,表达希望能念我的研究生。有的是同事、亲戚,甚至是领导的关系,因此招生这方面确实承担一定的压力。”
“我有两位同学,其中一位的舅舅是山东首屈一指之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老师,该同学2004年考研前专攻英语,专业课基本不看,结果是此同学以360分的高分成功由法学专业跨至历史专业;另外一位同学,家境颇好,其父交际广阔,料想如果不是因为此同学英语成绩不甚理想(大学英语四级未过),他已经是中央一民族院校的公费研究生了 。”这位新华网友披露的考研黑幕无疑让“考研一族”心头掠过几丝阴影。
“面试招生是目前高考和研究生招考的改革方向之一。”市委党校副教授吴克忠表示, “但在透明度、规范性、诚信度等基础秩序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找关系、递条子、说情等不良现象,使招考制度的公信力遭到大众怀疑。”
笔试第一被“刷”
不是个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烟台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等驻烟高校的研究生招考中,都曾有过笔试第一的考生复试后被淘汰的情况。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考生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的范围内,由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因此,复试成绩非常重要,每年因复试不合格被淘汰的考生大有人在。
“研究生招生毕竟不同于本科招生,对考生的语言表达、实际操作等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驻烟某高校研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能力的考察主要体现在复试环节中。“尤其是理工科的研究生招生,要求考生除了稳固的专业知识素养外,还很看重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该负责人表示,即使笔试成绩很高,但如果这一环节表现不好,很可能会给导师留下“高分低能”的印象,导致丧失录取资格。
“研究生考试只考几本书,背都能背下来,但是否具有综合能力,必须通过面试才能知道,所以高分未必都能被录取。高分低能的人都不希望面试,真正优秀的人才不怕各种名目的关卡。”一位新华网友在留言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记者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对此事件的说明中看到了这样的阐述:“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 ……我所在招收研究生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学生通过全国研究生初试后,我所要进行复试,复试时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测试,以适应应用型研究所的要求。 ”在该所对此事的相关说明中,对所招考生综合能力的注重始终被强调。
“对郭肖霞同学的遭遇,我不想做过多评论。”驻烟某高校的一位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学生、公众能够信任高校,信任老师。虽然目前的招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大部分考生还是通过真才实学考上了研究生。作为一名老师的心愿,是希望能招到具有深厚功底和研究潜力的学生。”
研招制度
是否存在“木马”
对“郭肖霞事件”的看法尽管存在不同声音,但公众情绪背后的矛头都指向了目前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一位新华网友在留言中说,“一般来说,面试放在最后的,以面试为准的,往往有内定的人选之嫌。现在研究生考
试在程序设计上虽然不能说是有意为权力寻租留有余地,至少是不科学、不严密的。”还有网友表示,“面试打分主观因素太多,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面试组面试,分数严重不一。面试是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但综合笔试成绩全面考虑极其重要,尤其要加大对不正之风的监管力度!”
驻烟某高校研究生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的研究生招生中面试占的比重更大,有的学校甚至不需要学生参加初试,“只需要学生本科时期的相关能力证明和介绍信”。“我们的大学教育已逐步成为‘大众教育’,研究生序列的招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业界精英的选拔。”该负责人表示,研究生招考的选拔性决定了研招制度不可能只有一种单一的选拔方式,“尽管目前存在某些弊端和漏洞,但面试成绩比例扩大的确是一种趋势。”
对于为数众多的“考研一族”来说,郭肖霞的经历似乎有更多的警醒意义。“公众对郭肖霞事件的关注本身就为研招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某种契机。”该负责人说,“广大考生在对现实有一个清醒认识的同时,还应把精力放在备考上,放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上。”
“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你被淘汰了。”有网友引用CCTV《挑战主持人》栏目主持人马东的话,希望郭肖霞同学正视被淘汰的现实,“难道众多考生和应聘者中,每次都非你不取?经历些风雨也是好事。”
目前,事件主人公郭肖霞即将踏上调剂复试之路。这个瘦弱而倔强的女孩子的人生轨迹,并不会因为眼前的这场纷争而停止。除了遥寄祝福,我们更希望看到,“郭肖霞事件”能够有助于目前研招制度中“木马程序”的修复,而非仅仅是一次停留在网络层面上的探讨。
本报记者 高伟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