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 充值卡 | 客服中心 | 投放广告
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
导航: 易考网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热点动态 >> 文章正文
最 新 图 文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有六方面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每年最低8000元
硕士质量的保证 学制改革阵痛后的一次回归
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定复试线高校将突破34所
教育部:2007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
07陕西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卷登分具体安排
07全国招收36.4万硕士研究生 录取率预计28.4%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最低分数线
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开通
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开通
考 研 资 讯
新闻动态 考研新闻 热点动态 地方新闻
报考指南 考研常识 考研贴士 政策法规 考研大纲
院校导航 全国招生院校考研信息汇总
复试调剂 复试常识 复试指导 调剂点拨 录取调剂
复习指导 英语复习 政治复习 数学复习 专业课复习
  历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名师导航
专业学位 MBA EMBA MPA 医学考研网 GCT-ME MPH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会计硕士 在职考研
经验心得 考研故事 考研经验
考博专区 考博新闻 招生简章 复习指导 试题资料
全国考研资料地区导航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G甘肃 G广西 G贵州
 H湖北 H湖南 H河北 H河南 H黑龙江 J吉林 J江苏 J江西
 L辽宁 N内蒙 S上海 S四川 S山东 S山西 S陕西 T天津
 Y云南 Z浙江 Z中科院 教育学统考 心理学统考 历史学
 (全国资料由易考网提供,点击www.chinakao.cn发现更多)
 >> 厦大20名研究生退学风波折射硕士生就业尴尬           ★★★
厦大20名研究生退学风波折射硕士生就业尴尬
易考网 文章来源:腾迅考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4 13:29:47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每年4月初,是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复试的关键时期,“考研大军”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高校发布的招生信息,然而不久前厦门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生信息却让舆论哗然。


2007年3月5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决定,同意刘方权等6名研究生的退学申请,并对洪一庆等20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当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拼命“跃入龙门”的时候,这20位研究生为什么反而“游离龙门”?


风景如画的厦门大学,代替电铃的钟鸣回荡在校园里,三五成群的学生井然有序地上课、下课,半个月前学校发出的有关20名研究生退学的公告,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然而研究生院副院长林亚南却为此事忙乱了一阵子。


3月12日,一则“厦门大学20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学”的新闻见诸报端,因所涉学校的知名度和退学学生人数众多,这则新闻被广泛转载。在新闻见报的第二天,林亚男副院长接到国家教育部相关领导的询问,他苦笑着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教育部的领导问我,你们学校对20名学生勒令退学了吗?我回答说,这是媒体报道时用词错误,不是勒令,是有6名学生主动退学,其他的学生按照退学处理。退学处理意见我们在校园网上都有公告。”


“勒令退学和做退学处理,完全是两个概念。勒令退学是一种处罚决定,在教育部最新的高学学生管理规定中,勒令退学这种处罚已经被取消了。退学处理是一种学籍管理,就如同入学、注册一样,退学也是对学生学籍的一种管理方式。”林亚男副院长说。


在新闻刚爆出的这段时间里,林亚男不停地进行这样的解释。然而即使没有“勒令”的噱头,这件事情仍然引人关注。每年三四月份,是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复试的关键时期,当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拼命“跃入龙门”的时候,这20位研究生为什么要“游离龙门”呢?被迫退学?被动退学?


“以前的勒令退学是被迫退学,现在除了学生主动提出的退学以外,还有一些情况,学校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做出退学处理,这属于被动退学。被动退学的情况,比如说超过注册报到时间仍未到校报到的学生、在规定年限里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等等。按照学籍管理条例,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这些学生不再享有学籍资格,但这并不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林亚男副院长解释说。


对于勒令退学,记者致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后得到明确的回答:“2005年3月,教育部修改并颁发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年9月1日施行,新《规定》对上述两种处分做了修改,取消了勒令退学这一种处分形式,保留开除学籍的处分形式,并规定对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改为发给学习证明。”


尽管没有“勒令退学”做噱头,厦门大学20名研究生退学仍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籍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名学生在学期伊始被退学处理有着客观理由。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校学生退学必须经过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由于校长会议召开次数有限,一次校长会议上可能讨论的是前后两个学期的学生退学事项,集中发布决定因此显得人数众多。然而即使如此,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籍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仍表示,北京大学近几年还没有一次处理过这么多的学生退学事件。


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胡敏升(化名),在这次处理中被作退学处理。理由是,按照《厦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该生经2007年第三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作为退学处理。


本报记者调查到,胡敏升是2001级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按照厦门大学的规定,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课程为3年,硕士生完成学业不应超过5年。然而直到2006年,胡敏升仍未通过毕业论文。胡敏升的同门师妹告诉记者,“自从她2003年投入胡敏升同一导师门下读研后,从没有见过这位师兄。而他一直没有完成毕业论文的原因至今不清楚。”


“无论是主动退学,还是被动退学,如果归类,原因无非这样几种。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完成学业,或者没有时间来完成,或者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最后一种情况是极少数,这一般出现在攻读MBA、MPA、法律硕士或委培项目等学位上。因为学术性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大部分都是公费,因交不上学费而无法继续学业是很少见的。”林亚男副院长说。


《厦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生对于校长办公会议决定的退学处理,有权申诉。截至目前,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和记者采访到的退学研究生中,均没有显示有学生提出申诉。


“硕”不如“博”


刘方权是这次退学处理中主动申请退学的学生。刘方权是厦门大学法学院2004级高校教师系列硕士研究生,他在2006年12月22日向校方提出退学申请,理由是“学习无法深入”。当记者联系到刘方权时,他给出的真实退学理由让记者大吃一惊。


刘方权对记者说:“我已经不读厦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了,因为我现在在读四川一所大学的诉讼法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因为考的是同等学历博士研究生,所以即使没有读到厦门大学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投考。我是2006年考上的博士研究生,同时我就在厦大退学了。”


刘方权告诉记者,之所以放弃读了一半的硕士研究生而转去读博,是因为就业的原因。“我现在在福建一所公安学校做教师,在高校任教,博士学位自然比硕士学位有更大发展空间。厦门大学的法学硕士规定学制是三年,如果我一边教课一边完成论文,可能还要拖上一年,而拿到博士学位的时间也差不多是三到四年。花费同样的年限和精力,读硕士就显不出优势了,不如读博士。”


刘方权的退学原因从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硕士生就业的尴尬。厦门大学法学院2003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黄海今年即将完成学业,已投身择业大军的她,对此深有体会。黄海说:“硕士生本来就是很尴尬的地位,比本科生多读几年书,工作技能却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很多;而论起科研来又和博士生有着不小的差距。”


黄海是本科毕业工作几年之后再度回到学校读研,她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有着独特的认识:“我这样的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面临两个很现实的问题。第一是年龄,不仅不能与本科毕业的学生比,甚至与那些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学生相比,年龄上也没有优势。第二是工作经历,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就业的资本,但研究生毕业之后,自己的期待值就变成不能找和本科毕业时差不多的工作,否则这几年就白念了。”


几乎每个硕士生都抱着和黄海相同的想法,这恰好解释了硕士生就业市场的尴尬。一边是硕士生对自身的期待值高于本科生,一边是用人单位对硕士生的青睐逐年降低。据智联招聘网等几家专业求职机构的调查,随着就业压力增加,大学本科生期望月薪在1500元-2000元之间,硕士研究生月薪期望值从3500元降至2500元。随着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预期降低,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热度猛降,报考人数仅比上一年增加了7000人。这个数字比此前专家预计150万人少了一大截,增幅仅为0.55%,不再持续2005年将近20%的增长率。


读研不如创业


与缺乏经济来源和研读能力比起来,更多中途放弃深造的研究生属于林亚男副院长提到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业”。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老师则表示,近几年在研究生学习中,学生因创业、留学、就业而主动放弃学业的人不在少数。


张正东也是这次厦门大学退学研究生名单中的一员。刚过30岁的他三年前考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3级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去年10月27日,他向学校申请退学,退学理由是“因创业”。


他读研究生期间,自己经营了一家企业,主营石油、化工、塑料、橡胶、煤化工,做的是他的本行。据他描述,因为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分身乏术,不能兼顾导师的课题和项目。在创业和学业的衡量中,他最终选择了创业,因为“拿了学位也还是要创业的,错过了时机反而不值得。”


在这次退学事件中,两个属于“80后一代”研究生的选择似乎更衬托出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尴尬。张飞达,在众人的艳羡中一路“平步青云”,25岁即考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05级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但一年之后他便争取到赴香港学习的机会,2006年12月26日他正式向厦大申请退学。


今年刚25岁的孙明,2005年顺利考取海洋与环境学院级海洋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后,2006年12月20日他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理由是“学习兴趣已转移,并且已经找到工作”。


上海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王雅丽(化名),去年因找到工作向学校提出退学。她对记者讲了她退学的经历:“研二的时候,原先只想在假期中找到一个实习的单位,正好赶上那家外企有人离职,职位空缺出来,因为我做得很出色,主管问我是否愿意留下来工作。我当时非常矛盾,研究生读了一大半,还差一步就能拿到学位,这个时候放弃,两年的时间浪费,两年的学费也没换来一个学位证书。但主管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研究生读出来说到底还是要找工作的,但那个时候不一定就有这么好的就业机遇,况且那时候的竞争绝对不是我现在的环境这么简单。”就业的压力令王雅丽最终放弃了硕士学位。


一个导师一群研究生


北京某高校的金融系硕士研究生武俊,在“研究生周贤亮退学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也选择了退学。他提出退学的原因与上面提到的都不同,他是因为“受不了这种大学‘五年级、六年级’的教育模式”而主动退学。武俊向记者列举了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几大罪状。罪状之一是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时间搞科研,硕士研究生沦为“大五、大六”学生;罪状之二是导师忙着拉项目,研究生成了导师的“小工”;罪状之三是,研究生扩招,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有的导师甚至连自己研究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更别提辅导。


据浙江大学统计,2006年浙大应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最高,与去年相比,硕士毕业生增幅达91%。毕业生增幅大一方面直接指向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反射出研究生扩招的影子。一边是研究生抱怨连连,一边是导师不堪重负。在对全国高校教师进行教学负担的调查中发现,2000年平均一个导师带3.8个研究生,到了2004年,平均一个导师要带7.7个研究生,而到了2005年,一个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在10人以上。


林亚男副院长告诉记者,厦门大学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4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0人,这个师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然而厦门大学注册研究生人数达到14000余名。这样平均下来,每一名导师将带15名研究生。林亚男副院长说,实际教学中,各种科目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


据厦门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黄海说,她的导师带了4名硕士研究生,一般艺术科的导师只带一到两名研究生。这就意味着,在其他学科上,一名导师可能带几十名研究生。“像管理科和经济科的导师,一人带二十多个学生的情况也是有的。”林亚男副院长说。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导师带上20名研究生,导师叫不上学生的名字并不稀奇,甚至有的学生直到论文答辩时才见导师第三四次面。这样的资源配比,怎么叫导师指导学生?况且,学生多了,导师有限,就容易产生导师依个人偏好顾此失彼,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无论从哪个角度,厦门大学研究生退学事件都引人思考。对那些身处围墙外张望着围墙内的“考研大军”,对那些身在象牙塔的研究生群体,对那些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浪费数年的时间和教育资源,绝对不是一件喜事。 本报记者 袁 婷 发自厦门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jijie0717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