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壶三十个杯”是对研究生教育中师生比例失调的形象比喻,在7月4日-5日举行的南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科院院士杨卫说,调查显示,我国每个博导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研究生。 杨卫说,我国一些研究性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差距主要是在研究生阶段,而研究生教育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博士生的教育上。总结差距的原因,除了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之外,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每个博导仍要带5.77个博士生,远远高于美国每名导师带2至3个学生的比例。他指出,主管部门应该对高校申报博士点加以控制,否则造成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 与之对照的是,2005年全国各高校申报增设2700多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是现有1900多个博士点的140%。各高校申报博士点“攀比风”严重。 部分著名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先行一步制定出对策。南开大学最新规定,今后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录取的博士生人数一般将控制在两名以内,累计在校博士生数量一般不超过12名,否则该导师将少招或停招新生,以保证每一名博士的培养质量。 据了解,目前南开大学拥有博导444人,在校博士生2028人,平均每个导师指导4.5名博士。今后,南开博导数量每年增幅约为10%,而博士招生数增幅则控制在3%以内。 校长侯自新说:“研究生导师只是一种工作岗位,而不是一种职级的标志。”他表示,南开将严格标准,选拔有成果、有课题、有经费的高水平教师充实导师队伍,形成能进能出的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内外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现代化的指导教师队伍。 今年4月起,南开在校内推行教育成本分担制,让导师分担研究生的培养成本。今后,导师的科研经费成为招生的重要依据,无课题、无成果、无经费的“三无”导师将暂停招生。一般根据导师能够提供给研究生助教、助研的机会来合理确定导师的招生数量。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每个导师在校的研究生数量有一个上限控制,即每位博导指导的博士生一般不超过12名,其中包含延期毕业生。 南开还规定,在“十一五”期间,招生指标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分配,在制定导师招生人数上限的同时,不再明确制定导师的招生数目,由学院及导师根据学科发展、科研需要自行调解。对于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杰出人才以及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导师,在招生方面适当给予特殊考虑。 7月5日,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的博士研究生总数已经与美国基本持平,但我们培养的博士在水平上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国内哪一所大学能够率先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与国际水平看齐,就会朝国际知名大学迈近一大步。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