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下降是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3 10:48:00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研究生报考人数就出现了下降苗头。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0万人,更是比去年减少8.2万人。这种现象好还是不好?是不是说明我们的社会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下降了?难道研究生真的不吃香了吗?

  问题不能这么看,也不能简单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有报道说,从1998年到2006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递增将近20%,在校生规模由23万增加到110多万。但这种类似于流水线生产的高速度,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最主要的一点是,高学历文凭好拿了,致使为就业压力所迫的很多人一齐奔向这条“考研捷径”,力图追求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然而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下,研究生教育应有的“研究”氛围弱化了,“拿本”情结泛滥了,造成研究生文凭和研究生水平往往不相对等。有相当多的研究生,只是手里拿着“文凭”,而肚子里实际缺少“水平”。因此,在日趋讲究务实的就业市场中,单靠文凭唬人、没有水平服人的研究生就越来越不受欢迎。这样的现实情况,让很多也想走“考研捷径”者放弃了。

  显而易见,随着社会对于知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有“文凭”又有“水平”的高学历人才只会越来越吃得开、越来越受欢迎。所以仅仅从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下降来看,并不能得出研究生已不再吃香的观点,也不能得出社会不再重视高学历人才的结论。这种现象,从长远来看,并非是坏事,而是社会轻视徒有高文凭、却无高水平的人的结果,是社会良性发展“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让真正想“研究”者去考研,让试图走“考研捷径”讨巧得利者放弃,这种转变无疑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