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办考研辅导班不如改革考评方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2 13:59:00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教育部8日发出通知,部署明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明令禁止招生单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北京青年报》10月9日)

  在硕士研究生招考畸热并由此催生“中国特色考试辅导产业”的当口,教育部能够及时当头棒喝,无异于给热火朝天的研究生招考注射了一支清醒剂,让人不禁为教育部的英明决策击掌叫
好。然而,叫好之余,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中国硕士研究生招考缘何会相应地催生“中国特色考试辅导产业”?

  考察发达国家的情况也许会对回答该问题有所帮助。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发达,素以水平高、要求严、竞争激烈而闻名于世,但却没有出现中国这样的“辅导产业”,原因就在于其有着良好的考评方式。首先,“宽进严出”的机制。许多人都认为要进入美国的研究生院一定很难。其实,美国研究生院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进门容易出门难”,美国研究生院通常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业负担很重。许多课程即使是零起点,教学进度仍会很快,一个星期的教学内容往往相当于本科阶段同样课程一两个月的教学内容。老师除了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外,还隔三差五地考试或是要求学生提交论文。第二,美国硕士考试非常注重基本素质的考查。基本素质考试主要包括两项。一项是GRE成绩或者GMAT成绩。这两项考试都分别包括阅读、写作、数学和逻辑等部分,而且没有文理专业之分,即使是历史、艺术等专业的考生,同样也要接受上述两项考试中数学部分的考查。这两个考试以基本知识点考查为主,专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培养潜力,而这些能力又绝非短期培训所能养成。在美国如果基础素质考查不过关,也不能被录取为研究生。第三,注重学有所长。在美国,虽然专业不是考试科目,但是却并非不重视专业知识的考察,申请读研时,老师、著名学者的推荐信和个人独特经历陈述(例如发表过若干相关论文,或者艺术作品得过大奖等)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经济学理论研究表明,有需求就有市场。可见,当通过考试进入研究生院门槛就等于拿到毕业证的时候,当考试是可以凭恃短期培训而突击成功的时候,当研究生招考还是单纯靠一次考试而“一锤定音”的时候,考生就会有参加考前辅导的冲动,各类辅导班就会“应运而生”。即便发布禁办令,“地下”辅导市场的红火生意恐怕也是预料中事。况且,禁办令亦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研究生教育水平,因此,与其禁办考研辅导班,不如从根本上改革考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