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讨薪咋成“秀才遇见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4 10:22:00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上海市20多名研究生去年在浦东一家民办非企业的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但是学校管理层出现更替,这些研究生们最后一个月的薪水全被拖欠,几经催讨无果后,一些人选择放弃,其中8名坚持讨说法。(11月13日新闻晚报)

  讨薪问题轮到研究生的头上,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好在他们比拿不到血汗钱的农民工要多一些优势,对于高学历的研究生来说,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不是什么难事,按说一纸诉状告到法院事情就该有个眉目。然而,他们却不得不接受败诉的结果。这8名研究生几经辗转,却找不到受理部门,只得将这家学校告上法庭。因为做的是兼职,无法提供拖欠课时费的证明,而学校方又拒绝露面,8名研究生终以举证不足,于11月9日一审全部被判败诉。


  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中竟然有人是法律在读研究生。现在已是九州丰泽律师事务所一名律师的王某便是这8名讨薪的研究生之一,曾在华东政法大学攻读研究生,去年4月,他从研究生兼职网上得知位于浦东的上海复求进修学院招聘兼职老师,于是他前去应聘并被录取。同时被录用的兼职研究生有20多名,都是来自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就是这样一个高智群体,被公众称之为精英阶级的人们却因为举证不力而输了官司,真是应了那句古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其实,这事怪不得仲裁机构和审判机关,不利的判决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拿不出足够的证据。8名研究生怎么会陷入如此有理难辩被动困境?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本身缺乏对法律的信仰,认为法律是一回事,现实生活又是一回事。结果学法律反被法律所困,临到自己头上却反而没招,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于那些装潢着法律而不信仰法律人们的一种报复。

  二是严重的趋利意识在作祟。找工作,谋职位,攀高薪是目前高学历人士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预期,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它往往掩盖了那些高薪岗位的风险性,一旦危机出现,则手足无措。

  三是自我保护意识太弱。在人才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普遍存在着聘用方和被聘用方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之很难按双方约定签署合同。有的虽然有协议书,但也缺乏公正性,有的是口头合同。合同的不平等,为后来的纠纷埋下隐患。

  法律不被敬畏特别是不被知识界人们敬畏,是非常可悲的,也是非常可怕的。不久前就有法律系毕业生受骗的新闻,如今研究生讨薪未果不仅嘲讽了学法律的高学历群体,同样也警醒社会公众学法更要会用法,方能走遍天下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