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提高研究生推荐比例引发争议 透明度受关注
作者:易考网 文章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18 10:43:1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7月8日北大率先公布了2008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明年计划招收4300名硕士研究生,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研究生(保送生)比例将增加7%,理工科院系接收保送生比例在50%至80%,其他院系一般不低于50%。也就是说,北大研究生招生的一多半名额给了保送生。消息一出,各种意见蜂拥而来。来自普通高校的学生认为北大这是歧视普通院校学生。而从本报与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中八成不赞成提高保送生比例,八成的网民认为此举对非重点高校的本科生不公平。

  北大学生:重要的不是死背书

  本报与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调查中,参与调查的网民有一半表示考研首选是学校,其次才是专业和导师。一位网民留言表示,高考已经失去了一次上北大的机会,通过考研上北大的机会也在越来越少。

  “保送生之所以能够获得资格,不仅是成绩优秀,同时他们在人际交往、处理事情、学术研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如果没有暗箱操作的话,应该是一件好事。”北大基础医学院的牛占岳这样说。同时,心理学系的王馨恬说,她曾经亲眼看到一些高分招进的研究生没有什么实际的研究能力,反而是考试能力“一比一,无可挑剔”。北大学生普遍认为:“研究生主要还在于搞研究,挑选从本科阶段就能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学生是比较合理的。”

  “保送生并不只是北大的,还有很大比例外校的,而且北大保研的面试是很重要的。”来自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张诗宜说,“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更多的研究生活而不是死死地背书。”口腔医学院的景亚楠更是客观认为:“无论哪种招生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

  北大教师:从经验上看保送生的专业素质较高

  对那些来自普通院校的应试生,名校导师们的“偏见”是由来已久的,知识面狭窄、缺乏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基本能力等等。而此次北大提高保送生比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依照导师的意见,希望招收更高水平的学生”。保送生与应试生孰优孰劣?他们的水平差距究竟在哪里?

  在本报与新浪教育频道的联合调查中,大部分参与调查的网民都有考研意愿(93.38%)。其中85.68%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北大提高保送生比例过半的做法不公平,其中只有11.97%的网民认为保送生比应试生水平高,大部分还是认为两者水平差不多。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的张锡镇教授表示:“比例提高确实对普通院校学生有些不公平,但是北大的本科生也是靠实力考进来的。”张教授对记者说:“北大本科生的水平很高,他们的专业基础好,在训练及实践上也占较大优势,而且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当然也不排除外校的优秀考生在各方面都有很高的素质,比如山东大学等等。但是,外校应试生尤其是跨专业的考生,他们也许分数很高,可理论基础较差,知识广度也是有一定差异的。”保送生和应试生并没有硬性规定谁好谁差,只是在专业研究上有差距。张锡镇教授还提到“北大研究生的录取复试权衡30%至50%”,“保送生也是要考试的。复试过程严格且公开透明,5位教授同时对学生进行复试,考查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即使你的笔试成绩很高,如果复试专业知识匮乏,研究能力不强也可能不予录取。“保送生也不例外”,张教授说。

  “需要提高保送的透明度,加强监督”———教育专家透彻分析

  那么提高保送生的比例是否可以提高研究生整体水平?万学教育集团第一事业部总监吴本文认为:“研究生的整体水平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研究生入学考试过程中生源质量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果单纯依靠提高保送生的比例,也不见得能够提高整体研究生的水平。”同时,吴本文也谈道:“提高保送生的比例并不会成为研招的一种趋势,但推荐免试中强调本科阶段的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以及研招中的申请模式则可能成为研招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以及培养制度的改革目前成了教育体制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根据各个国家的历史经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和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高低非常相关,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给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制度性保障。在本次调查中,也有81.41%的网民担心北大保送生有“水分”。教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高校有办学自主权,北大的这一做法无可非议,研究生教育应该把招生权放给老师和学校,由合适的老师招到合适的学生。但是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程序公开、透明,纳入必要的监管。(王海晋 田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