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培养是当今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作者:腾讯网 文章来源:腾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7 16:47:46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jijie0717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其规模和质量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而研究生教育资源却没有同步快速地增长。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质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点。


围绕着提高质量这一主题,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推出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通过立项方式,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承担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研究生暑期学校,申办研究生创新中心、访学计划,开展包括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化培养、导师资助制等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和培养改革措施。相关专题报告显示,该计划实施以来,覆盖面由高等学校逐步扩大到科研机构,由重点高校扩大到一般高校,由中心城市及发达地区扩大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各培养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研究生培养,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然而,社会公众对研究生教育的关注并未转移,改革研究生教育的呼声可谓一浪高过一浪。200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速较近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这与当前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密切相关。本科毕业生期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是研究生的求职状况,让怀揣着梦想的本科生们失望了——攻读研究生不再是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唯一法术。这表明,博士、硕士毕业生开始在就业市场上受到冷遇。这固然是局部现象,与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相关。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增速回落、就业遭受冷遇这两个彼此关连的现象,都指向同一问题——研究生培养现状。旨在提升质量的系列措施难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吗?


这或许是一个需要多年后才能回答的问题。今天亟须回答的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大批创新人才,而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方式。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主要借鉴了欧洲模式,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1980年通过、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确定,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的人,分别是硕士、博士的培养目标。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一般设有共同和相对较高的学术标准,而在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学术标准渐趋多样化,在不同的机构和系统中有不同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门槛。马丁·特罗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多元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的观点,也适用于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价值期望和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生的就业范围不仅仅局限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也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的主体。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百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也指出,要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今天的研究生教育,应培养数以千百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形成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目标。单一的研究型人才,显然无法满足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引申来说,按照研究型人才的一维标准大规模培养研究生,必然会引起大批研究生失业、不充分就业与用人单位急需高层次人才并存的矛盾现象。


这说明,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问题,在于单一化的培养目标与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造成了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制度设定缺乏针对性、操作实践失去有效性。当前,尽管我国的学位类型中包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但仅此远远不够。因此,对于专业学位之外的全日制普通研究生,应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在坚持精英教育办学层次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而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出发来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并存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放眼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建立了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就博士生教育来看,法国1984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确立的博士生培养目标,即为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三个类别;而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生培养,也呈现出了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多元化目标和类型结构;与此同时,德国也摒弃纯研究的培养目标,通过效仿美国大学建立跨学科的研究生院,既注重个人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团队精神和能力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形成了研究型、专业型相结合的学位结构,以满足社会对各类特殊人才的需求。尽管如此,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本国的博士生教育也存在着过度关注研究,而对于如何成为未来的教师、如何在学术之外的社会领域找到工作的关注不够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在2003年启动了重新规划PhD的研究,让博士生广泛接触各种职业是这一研究提出的建议之一。


当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分为多元目标,并不意味着一个高校或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培养也完全按照此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教育科研资源、文化传统确定培养目标。例如,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依然坚持研究型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新大学和城市大学则以复合型博士生培养目标为主,而技术大学和多科性技术大学则以应用型博士培养为主。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知的,即便如此,也应确立人才培养的多元目标,只有这样,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根据不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激励机制、质量体系、淘汰方法等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