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人品:高校能招到“圣人”吗
作者:腾讯网 文章来源:腾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7 16:39:59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jijie0717

随着2007年考研初试的结束,许多高校都公布了复试标准:复试中要考查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专业之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情况、事业心和责任感、心理健康状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其中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被列在第一位。如此复试标准是在贯彻教育部的要求,教育部前年就对高校提出了“研究生复试中,对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的考生,招生单位一律不得录取”的要求,此谓“思想品德一票否决”。


看这些复试要求,感觉如果高校严格按照这个考核去招生的话,那么招来的都将是“完人”甚至“圣人”———从考试成绩到事业心,从责任感到人文素养,再到道德品质。笔者认为,这种标准虽然看起来非常周全、完美,但却是一次考试不可承受之重;这种面面俱到的素质要求,除了能满足考核者某种幻觉外,根本不可能通过一次考试实现;让考试承载过多、过高的完美价值期待,只能在实际中扭曲和软化考试的刚性标准,使考试失去最基本的公平。

 
要明白,任何一种考试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都不得不为满足一种刚性的、看得见的、可考核的公认标准和基本的公平,容忍可能招进来一些某方面有素质缺陷的人。因此,一方面,为了最基本的公平,考试只能有一个“一票否决”的公认标准,标准多了就容易留下违法操作空间。比如高考,虽然导致了应试教育等许多弊端,但其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却获得公众普遍认同;另一方面,考试并非全知全能,而是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无知”,许多素质是考试根本看不见和测不出的,比如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就很难通过专家问几个问题测出,事业心、责任感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社会,相当部分权力缺乏有效约束,任何一种含糊都蕴藏着很大的腐败可能。研究生考试招进来几个品德不好的学生并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学校本就是一个教书育人、教人弃恶从善的地方。本想以周全、完美的素质要求招到完人,但完全可能成为腐败者狂欢的平台。


考研初试后再进行复试,就是为了解决一次考试的刚性弊端———但设立新标准时不能矫枉过正,不能指望复试就可以招到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