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方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专业
一、  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具体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志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2)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善于总结教育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  培养模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弹性培养方式,学制二至四年。采取脱产、半脱产,以及在职就读等多种方式。其中脱产一年的培养方式为基本培养模式,脱产一年的研究生,第一学期学习共同课,第二学期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第三至第四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在职就读的研究生,第一至四学期学完共同课,第五至第六学期学完专业课程,第七至第八学期完成论文或报告。
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一般为三至四年,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三、应修学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应最低修满35学分。
四、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
课 程
类 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姓名职称
公共必修课
学位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
3
吴绍禹等
第1学期
基础外语
180
4
刘福元副教授
第1学期
教育学原理
54
3
赵宏义副教授
第3学期
教育心理学
60
3
刘晓明教授
第2学期
非学位课
现代教育技术
60
3
王洪禄教  授
第3学期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熊  梅教授
第2学期
专业必修课
学位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60
3
董玉琦教授
第2学期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60
3
解月光教授
第2学期
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
60
3
董玉琦教授
解月光教授
第3学期
信息社会学导论
60
3
董玉琦教授
第3学期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二)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姓名职称
信息技术课程史
40
2
董玉琦教授
第3学期
信息技术前沿
40
2
解月光教授
第3学期
信息哲学引论
40
2
董玉琦教授
第4学期
信息科学概论
40
2
解月光教授
第4学期
教学
或教
育管
理科
研实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学    时:20
学    分:2
内    容: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热点问题,由我所专业教师和聘请本专业中学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注重对本专业新的理论问题的研究,为求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提高教育对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    式: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
 
 
 
 
 
 
五、课程简介:
专业必修课(表一)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内容
简介
本课程内容以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为着眼点,以专题讨论的形式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教育硕士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与启示、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理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原理、信息技术主题教学、信息伦理与法规教育、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硕士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课题,能够在今后工作中进行实践研究。
主要
参考
书目
1.董玉琦等著,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董玉琦著,信息技术课程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董玉琦、解月光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内容
介绍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目标定位、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原理、影响因素、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基本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
 
主要
参考
书目
1.解月光等著,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董玉琦、解月光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
主要
内容
 
本课程内容以世界主要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为重点。使教育硕士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有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内容包括英国中小学ICT教育、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韩国中小学ICT教育、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主要
参考
书目
1.董玉琦等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祝智庭主编,信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信息社会学导论
主要
内容
 
 
本课程包括信息社会概论、信息化社会、社会信息系统、社会信息政策、信息法律法规、信息社会伦理、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信息社会研究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硕士掌握信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社会信息化的最新动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奠定基础。
 
主要
参考
书目
1.符福桓主编,信息社会学,海洋出版社(2000)
2.崔保国编著,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选修课(表一)
 
 
 
信息技术课程史
主要
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的考察、整理与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演进模型,掌握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走向、趋势,并以次指导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之路向。
 
主要
参考
书目
 
1.董玉琦等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祝智庭主编,信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剑平主编,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信息技术前沿
主要
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google现象、Blog文化、蓝牙技术、移动信息技术(CDMA、3G与4G)、信息技术前沿之教育应用。本课程将为学习者提供信息技术前沿的相应研究,开阔学习者视野,以其能够适应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
 
主要
参考
书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2.钟义信.《信息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3.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信息哲学引论
主要
内容
信息哲学是涉及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生产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思维论等领域的新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硕士掌握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信息哲学的最新动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主要
参考
书目
1.弗罗里迪主编,《布莱克维尔计算与信息哲学导引》(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osophy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2.邬焜著,《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商务印书馆
 
 
 
 
 
 
 
信息科学概论
主要
内容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仿生学、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硕士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信息科学的最新动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主要
参考
书目
1.钟义信著,《信息科学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2.宋余庆、罗永刚编著,信息科学导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